青海省总工会简介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一、省总工会主要职能青海省总工会是全省各级工会和各产业工会的领导机关。省总... 更多>
新年前夕,26名刚入职国网黄化供电公司的青年员工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同心筑梦、和美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有关青海民族团结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意义。
“真让人意外,虽然高原实非宜居之地,亦非电网宜建之地,却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情!”第一次来青海的河南籍员工王晨光参观完后和同伴交流道。
正是高原民族情的强大磁场吸引着座座铁塔、条条银线穿越戈壁、翻过高山,将满载情谊的高原“风光”传递到祖国大地,使青海实现了“磁生电”,也实现了“电生磁”,生出浓浓民族情。
在青海,电能给了产业发展新路径,给了各族百姓生活新图景,更是电能让各民族兄弟姐妹的手握得更紧!
高原之上,一张温情电力网,不仅点亮了草原上的夜,也点亮了民族团结的路!
“火辣产业”带来“火红日子”
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种植线椒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这里所产的线椒皮厚、细长、鲜红,辣味适中、香味浓郁,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产业有方向,百姓生活旺。循化县正是抓住了线椒发展的市场机遇,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实现了农民增收,百姓致富。这其中不得不提及电力的有力保障……
2024年12月7日,循化县清水乡田盖村撒拉族小伙儿韩舍乙卜远远见到国网循化县供电公司清水乡供电所员工罗志远,便热情地迎了上来,更是亲切地称呼他为“阿罗”。两人在谈及家中的用电设备时,满是感激之情。对韩舍乙卜来说线椒不仅是家里增收的重要产业,更像是一座“连心桥”,将两人的友谊连在了一起。
在清水乡,当地百姓多如韩舍乙卜一样依靠线椒增收致富,而如今线椒发展产业链条延长,主要依靠自动化设备,这自然离不开电力的支持。但当村民遇到用电问题时,罗志远总是及时出现在村民需要的地方。
从手工打线椒到如今的机械化生产,韩舍乙卜感慨道:“以前手工操作不仅速度慢,而且需要雇佣大量人力。如今,有了设备支撑,既省时又省力,一人便能完成以前30个人的活。”
“乡亲们家中的电力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很有可能影响一天的收入,我们电力员工要尽所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恢复生产。”罗志远说。
罗志远时刻将循化当地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但让人意想不到身为汉族的他,为了更好地服务当地群众、提高服务质量,还自学了撒拉语。
为了保障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可靠用电,近几年,国网青海电力加大电网投资力度,升级线椒集中种植区、种植基地、加工区等区域电网,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5项,新建及改造10千伏及以下线路5.143千米,加装配电变压器2台,增容变压器3台。2023年,循化县线辣种植业产值达2.01亿元,占全县农业生产总产值的三分之一。
虽然,电力服务是有成本的,但民族团结是无价的。正是有了优质的电力供应,在青海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画卷徐徐铺开。
“三定”培养模式让幸福更稳定
寒风萧瑟,落叶飘零,远处的山涧一团团白雾蒸腾升起。走进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恰科日乡智合龙村,道路两旁的缓坡和草原已经枯黄。阳光洒在草原上,与蓝天相互映衬,构成一幅高原冬日美景。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2024年11月28日,国网黄化供电公司员工尕玛措在智合龙村开展用电走访,她边走边哼唱着《我和我的祖国》,对电网的这份工作,她充满着热情。
“老人家,我们今天过来检查下家里的用电情况,您有什么需要都可以说。”尕玛措关切地和智合龙村孤寡老人果洛说。老人今年73岁,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加之一个人居住、无人照顾,生活很不方便。尕玛措是在过去的一次用电检查时,发现了这位老人,从此便将他列入到自己的志愿服务对象中。
尕玛措是国网青海电力“三定生”(即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安置),她家所在的麦秀镇赛龙村,耕地资源不足,就业渠道有限,生产生活条件差,从小由外婆独自抚养长大,放牧是家中唯一的经济来源。
2020年,尕玛措被国家电网“三定”培养班录取。在三年紧张的学习中,尕玛措通过不断学习终于转为国网正式员工,不仅能在家门口就业,还能补贴家用。其实,像尕玛措这样的电网员工不在少数,他们正在尽其所能建设着自己的家乡。
青海地域辽阔,农牧区群众居住较为分散。很多较远的村落离当地供电所有上百公里的距离,但电网员工没有怨言,“走最遥远的路,为的是最亲近的人,我们把客户当作亲人,探亲之路,自然是不管远近的。”尕玛措说。
“零距离”让优质服务更有“温度”
2024年12月2日,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玛查理镇玛拉驿村呈现出一片繁忙热闹的景象。只见村民提着编织袋,将河道旁、道路边的垃圾全部捡拾干净。这是玛拉驿村开展的“三江源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现场。
“这政策好呀,做好事、挣积分、换商品。我刚刚在超市拿积分兑换了一桶菜籽油。”活动结束后,在“电力爱心超市”前,村民肉杰高兴地说。
玛拉驿村是国网果洛供电公司联点村,位于玛多县玛查理镇西北部,平均海拔4280米,全村村民共101户、257人,均为藏族,主要以牧业为主。
“电力爱心超市”是国家电网一项服务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该村“电力爱心超市”由驻村第一书记和村“两委”联合管理。超市有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米面油、五金工具等,村“两委”通过“以劳积分、以分换物、以物励志”的方式,鼓励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公共服务和美丽乡村建设。
“超市设立后,群众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明显高涨。”玛拉驿村第一书记郭璐表示。
日常运营中,驻村第一书记对“电力爱心超市”开展常态化维护,同时设立两个公益性岗位负责超市物品台账、积分兑换台账记录及超市环境卫生等日常运营管理。
目前,青海省共有6个“电力爱心超市”,其中5个位于民族地区。超市运营以来,充分发挥“电力爱心超市”和黄河源头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育农”作用,在村民家门口常态化植入政策宣讲、环境保护、志愿服务、文化援藏等实践内容,目前,累计开展活动659次,发放积分37.6万分。
一个村民家门口的小超市不仅让群众得到了实惠,更让民族地区的群众在潜移默化间掌握了政策、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坚定了跟党走的决心。
不仅如此,国网青海电力公司与玛拉驿村委会签订“村网共建”合作协议,在村里设立“村网共建”电力便民服务点,安排电力网格员不定期驻点,为村民提供用电咨询、巡检维护、故障抢修等服务,进一步延伸供电服务渠道,打通供电服务“最后一百米”。
自2011年国家电网对玛多县开展定点帮扶以来,玛拉驿村通过光伏扶贫、扶贫产业园、畜牧业养殖及加工等产业发展,帮助牧民收入稳步增长,年人均可支配收入4369元。
如今的玛拉驿村,产业旺了,环境美了,致富的劲头足了,处处洋溢着新希望。“我们将握紧驻村帮扶的接力棒,带领群众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第一书记郭璐坚定地说。
一张电网连千家,国网青海电力公司正在尽其所能,以绿能为媒谱写更多民族团结、共破难题、同赴幸福的时代发展新故事。
手记:民族团结一家亲 电力共绘生活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各民族情感相亲,是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坚强纽带。和谐共处、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始终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所孕育的伟大祖国、伟大民族,永远是全体中华儿女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所系。
青海,联疆络藏、通甘达川,是戍边守关、承东启西的枢纽。这里多民族共居、多宗教并存、多文化交融,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占比最高、民族区域自治面积最大的省份。特殊的省情,让青海不论发展何种产业必须与民族工作紧密相连。
今天,行走在青海大地,处处都是为了建设产业“四地”只争朝夕、奋力拼搏的生动画面。走近看,你会发现其中的建设者们正是来自这72万平方公里上的各族群众,他们为了中国式现代化、青海高质量发展尽其所能。
青海清洁能源资源富集,一根银丝送去的不仅仅是祖国高质量发展的“血液”,更是各族群众生活的新期望。在青海,清洁能源的高速挺进为当地少数民族群众送去了草原夜晚的点点灯光;送去了干净、方便的冬季清洁能源取暖;送去了家家屋顶上的光伏面板,电能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阳光存折”;送去了传统游牧以外的就业新选择……
条条银线织起了电网,织起了祖国现代化发展的脊梁,更织起了各族群众交往交融交流的平台,青海借助电网发展、能源发展与全省各族儿女心手相牵,共同亲历着无数个民族团结、共破难题、同赴幸福的故事,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真情故事。
从产业发展到百姓生活,以心比心、以心换心,青海还在以高质量的电力服务换取各族群众的幸福笑容,电力缩短了青海深处内陆少数民族地区与祖国发达地区的距离,也拉近了各民族之间的心。
中华民族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必将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实现。用上暖心电,喝上自来水,住上安居房,走上致富路……民族团结“石榴籽”,电力绘就百姓“生活旺”。
©CopyRight 青海省总工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17001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