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群众关切,办好民生实事,是党和政府始终坚持的头等大事。2024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凝心聚力,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靶向发力、精准施策,不断将民生领域的“关键小事”办成百姓心头的“温暖大事”,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政策温暖直抵人心,十大类44项民生实事工程圆满完成,全面兑现了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让现代化新青海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各族人民。
稳岗就业工程
青海省二○二四届高校毕业生“百日冲刺”行动暨“优企进校”大型校园招聘会现场。陈晨 摄
【目标】
实现全省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06万人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9万人次。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校园专场招聘等就业服务活动200场次。以产业、企业发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围绕产业“四地”建设、数字经济、生物制药、科技创新等重点特色领域,年内培育扶植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行业创造2140个就业岗位,强化政策性岗位保障。发挥多渠道就业保障作用,为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提供就业岗位8200个。
【进展】
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4万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09.33万人(次),组织开展补贴性技能培训9.39万人。举办“12+N”专项招聘活动,组织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服务月”等现场招聘活动410场次,发布用工岗位信息41万个。年内培育扶植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行业创造就业岗位2369个,为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提供就业岗位11740个。
【反响】
数字化就业职场活力满满
2024年“双十一”大促活动期间,线上客服周文静的屏幕一直保持着三个对话框,为来自五湖四海的电商消费者提供售前售后服务。
在海东市平安区“蚂蚁服务星站”,有一群和周文静一样的“00后”返乡大学生,每天坐在电脑前敲击着键盘,为全国各地的电商消费者提供服务。
周文静在“蚂蚁服务星站”工作2年,从普通客服人员成功晋升到服务星站的管理团队。“我日常的工作主要是培训入职新人,大促活动期间,业务比较忙,我也会对接一线。”周文静坦言,这份工作给她带来了足够的稳定感与获得感。
作为青海第一个数字化就业职场——“蚂蚁服务星站”通过引入天猫优享、天猫国际、考拉海购等国内知名电商平台的后端客服业务,组织培训平安区的适岗青年变身电商店铺的“店小二”。这一新型就业职场,不仅为县域劳动者提供了更加多样、灵活的选择,也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陈晨)
住房保障工程
焕然一新的农行家属院。杨红霞 摄
【目标】
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2.75万套,统筹完善小区内供排水、供气、供电、通信、消防等设施短板。为城镇老旧小区住宅加装电梯100部,有效解决群众上、下楼难问题。实施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工程4万户,切实改善农牧民居住条件。依托城市危旧房摸底调查系统,对照已摸排出的城市危旧房底数,精准改造城市(含县城)建成区范围内国有土地上C、D级危险住房248套。持续做好公租房小区规范化管理,让困难群众住得进、住得好。为4579户城镇住房困难家庭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积极解决重点群体住房困难问题。
【进展】
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243个、27521套。为城镇老旧小区住宅加装电梯100部。实施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工程4万户。改造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国有土地上C、D级危险住房248套。为4723户城镇住房困难家庭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
【反响】
住得舒心又暖心
西宁市黄河路98号农行家属院内,一部部新装的电梯在七层楼间运行,不时有老人乘坐电梯出入。
“好!”说到院子里的变化,85岁老人陶永祥竖起大拇指。
“电梯装上以后太方便了。”陶永祥说院子里腿脚不便的老人因为没有电梯,常年出不了门,现在方便多了。
在这个以退休职工为主的小区内,老年人占多数。住得暖和,出行方便是他们最大的心愿。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计划后,房屋外墙保温、屋面防水、门窗以及楼道保温全新改造,小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装电梯7部,极大地改善了居民生活条件。
同样暖心的故事发生在西宁市城中区大同街道的CCB建融家园内,家在州县的马珍正在西宁备考公务员,她说:“这里每个月400元钱,很划算。”
作为青海首个市区内面向无房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不仅每户配备了基本的家电设施,公寓一楼的活动区域还设置了健身区、娱乐区、公共活动区,为租客提供了舒适的租住环境。(杨红霞)
一老一小工程
社区志愿者上门为独居老人服务。李娜 摄
【目标】
完善100个具备助残、日间照料等综合功能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对1500户纳入特困供养、最低生活保障、低收入范围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为7万名婴幼儿免费提供营养包。年内培育12所公办、民办幼儿园增设托班,扩大普惠性、稳定性托幼服务供给。
【进展】
建成并投入使用具备助残、日间照料等综合功能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104个,对2298户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向全省7万名婴幼儿免费提供营养包,全省25所幼儿园增设托班。实施公办托育服务能力建设项目13个,全省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14个。
【反响】
“城东幸福里”话幸福
走进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恰卜恰镇城东社区,钢架搭建的大厅既宽敞又明亮。保育室、儿童之家、瑜伽室、中藏医阁、日间照料中心、红色影院……既是老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是孩子们嬉戏玩耍的小天地。
“现在的条件比以前好太多了,老人小孩都爱来。”提及新建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副书记环措加赞不绝口。
“城东幸福里”正是社区积极探索打造的党建品牌,大家坚持“老有颐养、幼有善育”服务理念,用心用情构建亲情、温馨、阳光、和谐新家园。
辖区居民何玉严是一名孤寡老人,社区工作人员了解到老人的情况后及时为她申请了特困供养政策、协调减免了供暖费用和物业费。老人突发疾病时,是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将她送往医院;治疗调养时,也是社区工作人员时时陪伴在她身边。她感激地说:“社区工作人员拿我当家人对待,每天送来可口的饭菜,让我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
辖区小朋友潘永瑞心里藏着一个小小的心愿,就是能像别的小朋友一样过一个生日。于是,大家悄悄行动起来,做蛋糕、买礼物,尽己所能把最温暖的祝福送给潘永瑞。(王宥力)
助困帮扶工程
省残联积极组织辅具工程师帮助残疾人调试基本辅助器具。陈晨 摄
【目标】
为3200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服务,为1万名残疾人提供基本辅助器具适配服务,为2000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为15万适龄妇女开展“两癌”筛查,救助300名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家庭“两癌”患病妇女。继续实施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力争全省职工医疗和生活互助保障活动计划参互单位达5000家,参互职工达33万人。为经济困难公民和符合法定条件的其他当事人无偿提供必要的、符合标准的法律援助,支持办理法律援助案件7500件。持续做好根治欠薪工作,确保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达98%。
【进展】
为3386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服务,为20695名残疾人提供基本辅助器具适配服务,为2778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为15.6万适龄妇女开展“两癌”筛查,救助300名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家庭“两癌”患病妇女。全省职工医疗和生活互助保障活动参互单位达到5561家,参互职工达到36.92万人。全省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办理法律援助案件9000余件。全省累计立案及协调处理欠薪案件5023件,为2.5万名劳动者追发工资3亿元,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100%。
【反响】
一户一案助力残疾人无“碍”生活
“在残联工作人员的辅导下,我已经熟悉了电动护理床的操作。”家住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查甫藏族乡的小陈在电动护理床的协助下,帮助丈夫擦拭身体。
小陈的丈夫因车祸导致双下肢瘫痪,家中一双儿女年纪尚小,照料的重担便压在小陈身上。得知这一情况后,海东市残联帮助购置了电动护理床等辅助器具,希望通过无障碍改造,进一步减轻残疾人家庭的照护负担。然而,在经过无障碍改造一年后,小陈家的电动护理床并没有使用起来。
“器材是好的,但是我不太会用。”小陈的答案让省残联的工作人员意识到残疾人家庭缺少器材使用指导的实际问题。在对照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一户一案”的调研中,发现小陈家这一情况后,省残联便组织康复师、辅具工程师等专业人士前往小陈家中指导,帮助残疾人家属学习使用基本辅助器具。(陈晨)
便民服务工程
工作人员正在卸载包裹。董洁 摄
【目标】
持续推进物业服务企业规范管理,对全省物业企业服务质量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省、市(州)两级年内检查物业服务企业不少于160家。新建、维修公共区域职工之家10个、户外劳动者暖心驿站100个,更好服务新就业、新业态群体。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河南县开展一次摩托车驾驶人考试“送考下乡”便民服务活动,便利农牧区群众就近考试领证。加快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建设,确保年底前全省4147个建制村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设置率达到50%以上。
【进展】
对物业企业服务质量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164次,市场监管系统出动执法人员1171人(次),检查物业服务企业842家(次),整改规范物业企业40家。省信用平台累计归集物业服务企业信用评价信息3742条。新建公共区域职工之家10个,新建、维修户外劳动者暖心驿站102个。在黄南州等地开展摩托车驾驶人考试“送考下乡”105场(次)。全省建制村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设置率达到51%。
【反响】
快递“跑”得快 迎来好买卖
“以前买东西,取快递可麻烦了,得大老远跑到镇上。现在快递直接送到村里,在网上买啥都方便。”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查汗都斯乡中庄村村民马大姐说,不仅如此,快递进村还为村里的特色农产品打开了广阔的市场大门。
中庄村的花椒、辣椒等农产品品质上乘,过去因物流不畅,销售范围受限。随着快递进村,村里顺势建起电商站点,村民将精心种植的农产品通过快递源源不断地发往全国各地,订单量随之水涨船高。
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逊让乡逊布沟村,快递服务站设立后,韵达、申通等多家快递公司相继入驻。据服务站负责人介绍,站点日均处理快递超1500件,当天就能分送到周边13个村,村民每天18时前便能收到快递。
从中庄村到逊布沟村,“快递进村”工程将便捷与机遇送到乡村,不仅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而且为农产品打开销路走向全国打通了“绿色通道”,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董洁)
教育均衡工程
机电社团学生正在学习。省教育厅供图
【目标】
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0所。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30所。挖掘优质学校资源潜力,新建、改扩建学校10所。支持10所职业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学和实训水平,增强职业学校办学能力。继续推动青海理工学院、青海职业技术大学设置工作。为50所学校配备信息化设备,发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资源优势。
【进展】
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2所。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32所。新、改扩建普通高中学校11所。支持海东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等10所职业学校实施78个软硬件建设项目,加强优势特色专业建设,改善职业学校校舍、实验实训场地以及其他附属设施,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顺利获批青海理工学院、青海职业技术大学,实现首次招生。为52所学校配备信息化设备。
【反响】
资源共享 梦想齐飞
这个假期,西宁市城中区阳光小学的李欣瑶同学迷上了“造纸术”,这是因为学校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在假期为同学们开设了《创意造纸》课程。
为了能让同学们过一个快乐又有收获的假期,阳光小学的老师们早早就开始着手准备,了解学生假期学习需求,让学生自主选课,并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筛选和造纸相关的课程资源,精心备课。
老师依托平台推送《蔡伦造纸的历史》视频,引导学生讨论学习,发布寻找纸的秘密、制作手工毛边纸等探究任务。任务完成后,老师会利用平台的“学生评价”功能作出评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李欣瑶说:“真希望以后还能开这个课。我在这里又发现了一个秘密基地,下次我的表现肯定会更棒!”老师也收到了学生家长的反馈信息:“孩子对造纸课程特别感兴趣,一次也没落下。完成当天的作业就赶着去研究‘造纸’了。”
现在,平台已成为全校师生和家长的良师益友,许多家长都说,以前想让孩子上个兴趣班,要么花很多钱,要么跑很远路。现在好了,在家就能免费学,想学啥学啥,而且都是高质量的课!(王宥力)
健康青海工程
杨如意(右)下沉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中医药诊疗服务。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供图
【目标】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将全省各级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工作纳入日常监管内容,实行互认机构动态调整。深入实施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完善就医结算移动支付、掌上办理等程序,持续推进异地就医结算,推动门诊慢特病、定点零售药店异地结算等扩面工作。
【进展】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和海东市、海南州、玉树州3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均已完成主体封顶。在全国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评估工作中,我省34家医院达到基本标准,提升幅度位列全国第一。全省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互认项目达到54项。全省医疗机构落地执行国家组织11批次445个药品和9批集采58类医用耗材。上线医保码、刷脸、移动支付等便捷医保结算功能,医保码激活率稳居全国首位,“刷脸”结算服务在全省各级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基本全覆盖。“青海医保”App开通20多项医保线上查询和办理功能,完善家庭共济功能。
【反响】
居民在家门口更有“医”靠
“老爷子,哪里不舒服,直接给我打电话,我上门诊疗……”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医师杨如意耐心嘱咐。
为了让居民在家门口更有“医”靠,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与西宁市多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成立联合社区门诊,选派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每周下沉到社区坐诊。杨如意就是其中一员。
“像刚才那位老爷子,以前去大医院看病,排队挂号,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现在好了,自从建立医联体以来,每天都有专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把病看了,省时省力省钱。”正说着,居民李先生来到杨如意的诊室复诊。
前不久,李先生慕名来到西宁市城中区沈家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诊室,向杨如意诉说自己经常腿疼的痛苦。杨如意为李先生制定一套结合物理治疗、中医针灸推拿和适量运动的综合治疗方案,耐心地教李先生如何在家中做好自我管理和调节。
“感谢杨大夫耐心倾听每一位患者诉求,细致入微地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我这腿疼的老毛病好多了。专家来到社区坐诊,真是太方便了。”(郭靓)
乡村振兴工程
治理后的甘滩河。杨红霞 摄
【目标】
实施300个和美乡村建设项目,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0万亩以上。推进撂荒地复耕复垦,坚决遏制耕地“非粮化”,确保整治面积达总面积的80%以上。开工建设中小河流治理项目10项。实施湟中区群加河和互助县大桦林沟山洪治理工程。实施西宁市大通县白崖小流域和湟中区土门关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
【进展】
实施300个和美乡村建设项目。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838.7万亩耕地保有量和737.11万亩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落实到位。新建高标准农田14.29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6.94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1.94万亩。整治耕地“非粮化”24.4万亩,整治面积达总面积的97.32%。开工建设中小河流治理项目10项,治理河长105公里。湟中区群加河和互助县大桦林沟山洪治理工程完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5平方公里。
【反响】
河道治理圆了村民心愿
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上甘滩村紧邻红崖子沟河,当地村民称其甘滩河。进入汛期,家住河岸边的东国顺一家就担心水涨到家里来。2020年汛期,因河道流量增大,河水真就冲进了家里。
“当时洪水把院子里种的菜都淹了。”东国顺说,相比洪水涌入家里,沿河居住的人更担心洪水冲毁自家的麦草和饲料。
上甘滩村大多数村民都养殖牛羊,大家习惯把过冬的麦草和牛羊的饲料堆放在河道边平整宽阔的地方,遇到汛期,草垛子不免要遭到水害。
“什么时候治理一下我们村的河道”成了村民的心愿。
随着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的不断推进,红崖子沟河道治理工程也被提上日程。红崖子沟河规划总治理河长40.2公里,治理后的河道确保了河道沿线7个村庄,1247人,1290亩(1亩≈0.0667公顷)耕地,278亩林草地免受洪水灾害,切实解决了当地村民担心的洪涝问题。(杨红霞)
文体惠民工程
青海牧民看上了高清电视。省广电局供图
【目标】
组织50支大美青海文艺轻骑兵团队,深入基层开展惠民演出600场次,丰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为全省“村村通、户户通”直播卫星接收设施提供维护服务,确保直播卫星接收设施用户正常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开展“国球进社区”“国球进公园”活动,配备智能室外健身器材及乒乓球台200个。开工建设3个小型体育公园。实现全省70家以上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进展】
组织50支大美青海文艺轻骑兵团队,深入基层开展惠民演出700场次。全省直播卫星接收设施维护网点解决设备故障13426户,主动巡检入户调查14946户,做到应修尽修。配备智能室外健身器材及乒乓球台200个,开工建设3个小型体育公园。全省81家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反响】
“还是高清画面看着舒服”
1月16日,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果洛藏贡麻村牧民公保才让放牧归家,倒了一杯茶水,顺手打开电视看起来。
“这个用着好,看得特别清楚。”公保才让说,家里旧的户户通机顶盒已经看了很多年,电源开关按键坏了,一打电话,维修人员当天就上门来修了。每次转场放牧搬家的时候,卫星锅信号都要重新调整,草场较远维修人员就通过微信视频指导操作,服务非常好。
2024年,青海免费置换升级第四代高清直播卫星户户通设备2000套,升级后的设备可以收看收听93套标清、高清电视节目和48套广播节目,让农牧区群众享受更加清晰、丰富的电视广播节目。
“去年,刚察县置换升级第四代高清直播卫星户户通设备300套,广电部门提供上门安装、信号调试等服务,并在每台设备上粘贴维修服务公示卡片,便于大家及时享受免费的维修服务。”刚察县果洛藏贡麻村村委会副主任俄藏加说。(倪晓颖)
交通畅保工程
新建的“四好农村路”。青海省交通运输厅供图
【目标】
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新、改扩建普通省道和农村公路4000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00公里,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加快补齐道路基础设施短板。优化调整西宁市10条公交线路。完成西宁市昆仑路与羚羊路人行过街设施和五四大街下穿通道排涝项目建设工程。以学校、医院、景区、商圈等场所周边地区为重点,持续开展交通综合整治,通过平交路口优化、升级改造等方式,进一步缓解道路拥挤问题。
【进展】
新、改扩建普通省道和农村公路5733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03公里,列养农村公路67170公里,列养率达到100%。新开、优化西宁市公交线路12条,其中新开通4条、优化调整8条。昆仑路与羚羊路人行过街设施和五四大街下穿通道排涝项目完工并正式运行。
【反响】
一条柏油路 一道风景线
1月16日,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立新乡叶青村村民尕玛一大早就开上刚买不久的新车前往玉树市采购年货,他说:“现在的立新乡公路是一条柏油路,宽敞平坦又干净,走在路上心情都舒畅。”
2024年升级扩建的治多县立新乡公路焕然一新,这条全长63公里的路不仅是G215国道通向立新乡的关键纽带,还将叶青村一社、二社及周边村社与“万里长江第一湾”景点紧密相连。交通标线精准划定后,崭新的沥青路面黑白分明,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
“过去立新乡的公路是砂石路,路面比较窄。升级改扩建后,这条路让我们的出行更加便捷了。”叶青村党支部书记多玛多杰才仁说。
近年来,青海以交通“细布局”带动文旅“大格局”,交通基础网络实现了由“通”到“畅”的转变,一条条“动脉”纵横交错,连接四方;一支支“血管”进村到户,带富百姓;一个个“名片”形成环线,铺就了经济发展、百姓幸福的“快车道”。(倪晓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