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总工会简介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一、省总工会主要职能青海省总工会是全省各级工会和各产业工会的领导机关。省总... 更多>
青海是三江之源、“中华水塔”。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为产业发展拓展了广阔的空间容量。立足丰富的清洁能源优势,着眼数字经济发展大势,青海以自身优势“重构”产业新空间、开辟新赛道。去年3月底,随着青海绿色算力产业发展推介会在北京举行,就此拉开青海发展绿色算力的大幕。
万众期待,第二届青海绿色算力产业发展推介会将于3月28日在北京举办。365个日日夜夜,看青海在“绿算”领域的做与为,以“算电协同”开启新时代算力发展,绿色算力产业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成为青海经济发展“杠杆”的新支点,撬动起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增长极。
以绿色机遇拓展创新空间
今年年初,中国联通·阿里云万卡绿色算力项目在西宁点亮,标志着青海省在自主可控的大规模智能计算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将为青海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作为青海发展绿色算力产业领域的重大项目之一,在青海落项并点亮,不仅是创新与发展在青海的“珠联”,也是机遇与政策的“璧合”。一年来,青海把发展绿色算力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重大要求的具体行动,作为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方向,锚定打造立足西部、服务全国的绿色算力产业基地的目标,出台促进绿色算力产业发展的一揽子政策举措,初步构建起集方案、措施、标准于一体的政策体系。
出台绿色算力基地建设方案,制定绿色算力基础设施等级评定、基础设施算力能效等5项地方标准,制定出台了科技、能源、电力、人才等领域支撑算力发展的方案措施,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
与此同时,青海在出台《青海省实施招商引资“六大行动”工作方案(2022—2025年)》及其实施细则等基础上,于今年印发了《青海省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若干措施》,不仅鼓励各市州、县(市、区、行委)及园区引进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投入产出高、质量效益好的先进制造业项目,对符合《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的鼓励类产业企业、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强化要素支撑和政策保障,吸引众多企业家到此兴业,也正是一个个有志之士的加入,推动绿色算力产业发展的“青海步伐”如此轻快。持续强化招商引资力度,阿里、百度、京东、金山、360、科大讯飞、寒武纪等头部企业纷纷与我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阿里云智算基地、百度标注中心、金山智算中心、京东智算私有云等项目已落地建设。
以绿色资源布局绿算产业
去年7月,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青海大学分中心合闸。建设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青海大学分中心,填补了我省超算基础设施空白;同年年底,金山云青海智算中心正式开通运行,通过建立高效、稳定、安全、可拓展的智算中心算力资源池,向外提供算力、数据、储存、连接、安全等服务,为AI大模型提供计算支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和创新。
青海气候冷凉干燥、空气洁净度高,数据中心PUE值在1.2以下,能耗较国内平均水平低40%,是发展绿色算力的“天然良港”。
今天的青海,聚焦国家“双碳”目标,主动融入和服务全国大局,着力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清洁能源聚势扬优,高质量发展的“含绿量”大幅提升。恰逢其时,青海的优势产业为产业发展创造了更具优势的潜力。发挥清洁能源资源优势,变绿电为绿算、变电缆为光缆、变瓦特为比特,绿色算力发展“能源极足、电价极低、绿电极优、气候极好、能耗极少、回报极高”的优势不断彰显,“高冷”青海迎来“高光”时刻。
青海围绕高水平推进西宁-海东算电协同核心集群建设和高质量推动算电融合发展,深入研究细化重点任务举措,着力建设西宁绿电智算融合示范园、海东零碳算力产业园,加快推进柴达木微电网算力中心示范项目,聚力打造集“源网荷储”和绿色算力为一体的全功能绿色算电协同发展集聚区。
截至2024年底,全省已建在建机架达9.3万架,算力规模达到8400P,较年初净增8000P。探其背后,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和地方支援,青海绿色算电协同发展在全国先行先试,我省第一家省外科创飞地——青海(北京)科技创新基地暨青海(北京)绿色算力创新基地挂牌运行。
在此基础上,持续推动拓展产业领域,积极发展人工智能应用产业,目前,青海蓝算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已在我省建立人工智能数据标注基地。并强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西宁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网络互联能力全面提升,移动、电信、联通数据中心上榜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名单。
以绿色“蝶变”探索青海经验
青海7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天然的地质博物馆,海拔4500米的垂直落差造就了全球90%的高寒生态系统类型。当生态优势与产业优势不期而遇,青海正在向“新”求质中,因地制宜丰富具有青海特色的应用场景,推动绿色算力赋能生态文明高地和产业“四地”建设。
冷湖赛什腾山天文观测研究台址填补了东半球世界级光学天文观测台址的空白,作为世界气象组织观测计划成员的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观测站,积累了国内连续时间最长的温室气体浓度数据序列,大地“密码”正在转化为绿色算力发展的“密钥”,一批源自青海、服务全国的全新算力应用场景加速孵化。
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时代机遇,青海省绿色算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将绿色算力领域重大科研项目纳入“揭榜挂帅”“帅才科学家负责制”项目等试点范围,围绕算电协同监测调度、网络传输、跨区域异构算力、新型储能、微电网绿电供给开展技术攻关,为打造算电协同青海样板提供有力支撑。
如今,绿色算力支撑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动能不断释放,有力推动产业“四地”融合发展,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智能盐湖”工业互联网平台建成投运;青海省智慧双碳大数据中心平台已接入发电集团13家、发电企业40余家、清洁能源场站453座;“青海自驾游”等小程序开发上线;“互联网+”高原特色智慧农牧业大数据平台逐步完善,青海省AI大模型农业场景应用“冬虫夏草AI鉴真平台”成为国内首个虫草鉴真平台……
推动产业发展,同样把人才作为重要支撑和关键要素,挖掘在绿色算力产业领域的政策空间,紧扣育才、引才、用才、留才全链条发力,研究制定《青海省集聚绿色算力人才的十条措施》,通过加大人才计划倾斜力度、提供安家保障、给予经费支持等10条牵引性强、撬动性足的政策举措,以大力度人才引进为产业引智,绿色算力领域人才“校企互聘”于今年首次开展。
当绿电与绿算“耦合”,先行推动绿色算电协同发展,青海正以一场绿色“蝶变”,为全国发展新质生产力探索青海经验,展现支撑国家数据安全的青海担当。
©CopyRight 青海省总工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17001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