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总工会简介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一、省总工会主要职能青海省总工会是全省各级工会和各产业工会的领导机关。省总... 更多>
(王伟才 李娜 魏雅琪 摄)
连线会内外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变化。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十三五”胜利收官。青海各项事业发展取得全方位历史性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变革,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了新起点上,为“十四五”乘势而上顺利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了重要基石。
“十四五”开启征程。进入新发展阶段,摆在青海各族干部群众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就是巩固提升全面小康社会成果,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深化“三个最大”省情认识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
对此,青海认真践行“两山”理念,深入贯彻“三个最大”省情定位,牢牢把生态保护政治责任扛在肩上,以“生态立省”为战略目标,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着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举全省之力保护“中华水塔”,率先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大幅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主要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0%左右。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更加巩固。
全国政协委员李青表示,青海应时刻把新发展理念作为“红绿灯”“指挥棒”,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新青海建设的全过程和各领域。以“四种经济形态”构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着力推进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壮大生态经济;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在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上持续发力,推动青海经济高质量发展。
视角移步“三江之源”的玉树,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将国家公园建成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三江源共建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先行区,青藏高原大自然保护展示和生态文化传承区”的嘱托,玉树立足独特的生态区位优势,始终牢记对全国生态安全肩负的政治责任和历史担当,用绿色感恩,用生态报国,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精心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正如李青所言,“将创新作为青海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将协调作为青海高质量发展的内在特点,将绿色作为青海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将开放作为青海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将共享作为青海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
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
2月25日,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这既是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一个标志,也代表着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新征程的开启,标志着“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郭占福是海东市乐都区远近闻名的马铃薯种植大户,也是乐都区合瑞顺洋芋良种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当地致富带头人。
地还是那片地,人还是那些人,但马铃薯的收成却翻了几番。用郭占福的话说:“能有今天的好收成全靠省农科院的专家们给我们提供的‘红皮’洋芋好种子。”
郭占福说的“红皮”洋芋称为“青薯9号”,该品种因其产量高、品质优,抗旱抗病,适宜性广等优点,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
作为“青薯9号”第一育种人,全国政协委员王舰表示,青海被公认为世界四大超净区之一,是发展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最佳适宜区,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将这种自然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近年来,青海省委省政府把马铃薯确定为重点发展的十大农牧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从品种选育、脱毒种薯生产、综合技术推广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马铃薯产业已形成种薯繁育、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市场化营销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目前,青海已建立马铃薯种薯四级体系,马铃薯脱毒技术体系已经形成,技术力量较强,科技含量较高,为全省发展马铃薯繁种创造了有利条件。
全国人大代表毕生忠谋划着如何将乡村振兴与青海省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联系在一起。2020年5月7日,全国首个100%利用清洁能源运营的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海南州大数据产业园(一期)投运暨数据中心正式上线。这既是青海省实现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一次重要战略机遇,也是奋力推进“一优两高”,提档升级绿色发展方式的有力抓手。推动数字经济成为我省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新手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新途径,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海南实践”。
构建具有青海特色的现代经济体系
面对疫情后的复工复产,“六保六稳”,我省民营企业普遍面临原材料货源断供、物流成本增加、租金税费压力增大、招工难、防控成本较高等困难,但责任源于使命、重在担当。据不完全统计,我省1610家民营企业和商协会仅在疫情期间累计捐款捐物1.02亿元,先后有450余家民营企业提供岗位3341个,有效促进了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企业复工复产和稳岗稳产工作。截至2020年底,共有793家民企参与“双百”行动,投资11.353亿元,帮扶贫困村1950个。
在李青看来,“十四五”吹响了开启新征程、建设新青海的集结号,今天的历史机遇期属于我们每个人,抓住了机遇,落后就有可能实现超越式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引领者,青海的发展大有可为,未来可期。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就要把握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新趋势,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企业立身之本,努力发挥民营企业中人才、技术、机制方面的创新优势,有效调动员工创造力,在做精主业、坚守实业上下功夫,推动企业产品、技术、商业模式、组织管理等创新,勇于自我革命,破解企业发展中的难题、厚植企业发展的优势、增强企业发展的动力。
李青表示,五年待启,未来已来。民营企业要立足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在国内大循环中找准企业定位,在双循环中找准机会和出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画好“十四五”的规划图,要坚持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统筹推进“五个示范省”建设,强化“四种经济形态”引领,深入挖掘生态潜力和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通道,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洪玉杰)
基层故事
风光无限在海南
3月1日,记者来到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生态光伏产业园区,路的尽头,是一眼望不到边际的蔚蓝色,整整齐齐排列着的光伏板舒展身姿,敞开“怀抱”承接初春灿烂的阳光。
记者来到中利科技有限公司的凌云共和光伏电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距离地面4.5米的高支架光伏板。公司的生产经理谢德明介绍:“光伏园区内总共有70兆瓦的高支架光伏板。整个光伏园区,能把光伏板支架做到距离地面4.5米,只有我们一家企业,这是我们的亮点和特色。建设4.5米的高支架光伏板所采用的‘新工艺’贯穿我们建设这个光伏电站过程的始终。你看,这个支架的安装倾角有两种,分别是23度和28度,这比平常园区里随处可见的低支架且倾角为37度的光伏板辐射量更多、发电量更好。而建立高支架,我们看中的就是能够充分利用支架上下的空间,支架上面可以进行光伏发电,支架下可以进行种植或者养殖,这样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离凌云共和光伏电站不远处,是公司总装机容量为100兆瓦的其正共和电站。谢德明说:“太阳能光伏发电是一种清洁能源,在运行过程中,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通过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后输送到国家电网,由国网公司统一分配给电力用户。与火电相比,可节约大量的煤炭或油气资源,同时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运营成本稳定。”
就拿100兆瓦的其正共和电站来说,年发电量达到1.6亿千瓦时,与目前的燃煤火电厂相比,每年可为国家节约标准煤4.99万吨,每年减少粉尘排放量4.24万吨,二氧化硫4675.43吨,氮氧化物2337.72吨,二氧化碳15.54万吨,灰渣2.34万吨。
谢德明坦言:“记得我们刚来时,经常是遮天蔽日的漫漫黄沙,一年也下不了几场雨。尤其是每年11月到次年的5月份,风沙特别大。但自从光伏板建立起来,阻挡了风速,现在雨多了风沙小了,气候也变湿润了,甚至当地也都形成了局部的小气候。以前草都不长的地方如今时常会有野兔、狐狸等野生动物出现,还有许多鸟儿在碧空里自由自在地飞翔……”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要撸起袖子加油干,继续新建一个总装机容量为50兆瓦的光伏电站,为提升壮大海南州可再生能源的装机规模、助推我省走实走稳四种经济形态发展的新路径、建设五个示范省作出应有的贡献。谢德明眼中充满希冀。
海南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更登加介绍,“十三五”期间,海南州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8636兆瓦,而且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全线贯通投入使用,累计送电33.5亿千瓦时。“十三五”期间,全州新能源跃上千万千瓦级台阶,海南州已经成为全省建设清洁能源示范省的主力战场,海南州在清洁能源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清洁能源产业已成为推动全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十四五期间,海南州将高起点谋划能源发展思路、目标任务,为高质量发展拓展更广阔的空间。”更登加说。海南州将继续扩大清洁能源示范省主力基地建设规模,续建光伏、风电项目且全部并网发电;加快二期电源配置,确保青豫直流满负荷运行,继续推进青电外送第二通道、“新三滩”清洁能源建设;抓紧哇让抽水蓄能电站、黄河水电储能、氢能产业园,共和盆地干热岩勘探开发、清洁能源供暖等项目前期工作,不断推进水、光、风、储多能互补项目建设,为我省构建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的清洁能源体系,打造“绿电特区”贡献力量。(栾雨嘉)
©CopyRight 青海省总工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17001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