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总工会简介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一、省总工会主要职能青海省总工会是全省各级工会和各产业工会的领导机关。省总... 更多>
塔拉滩上光伏板浩瀚万顷,如湛蓝的湖水波光粼粼;现代工业园区内,锂电池生产紧张有序……在青海境内,只要你稍加留意,随处可见青海绿色能源发展的痕迹。
“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2018年7月,青海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作出了“一优两高”的战略部署。从那一刻起,“一优两高”成为了指导青海发展的蓝图和底气,而清洁能源产业成为落实“一优两高”战略的重要抓手。
国网青海电力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青海电网总装机规模达到4030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2445万千瓦,占比超过全网总装机规模的60%,达到60.7%,光伏超过水电成为省内第一大电源。与此同时,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的扩大,青海电网清洁能源装机规模已达到3638万千瓦,占比超九成。
为什么光伏成为第一大电源,光伏成为第一大电源后有什么变化,未来青海将会有哪些更好的发展?带着问题,我们走进蔚蓝的光伏海洋,触摸青海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的脉动。
比较优势明显 青海光伏产业急速前行
在位于海拔3200米的青海省共和县光伏产业园区,龙羊峡水光互补项目正在灿烂的阳光下蓄能发电。像这样的发电企业,在共和光伏产业园区有四十多家,以这个光伏产业园区为起点,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全面建成,这是世界首条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的输电通道,一条大河、一片荒漠,共同描绘出风光无限的美丽图画。
在高速发展的背后,是十年的探索奋进。众所周知,青海水电资源丰富,且太阳能资源得天独厚,还有丰富的荒漠化土地资源,发展光伏产业这一绿色清洁能源,青海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十年来,青海发挥比较优势,培育壮大这一战略型新兴产业,占领光伏产业发展制高点。
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广袤的土地上,全球单体最大的光伏电站犹如一片蓝色的海洋,把丰富的太阳能转换为源源不断的绿色能源。从水光互补技术到全国首座百兆瓦国家级太阳能发电实证基地,从光伏新能源的大数据平台到光伏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新元素”互促互进,青海的光伏产业以超常规的发展速度急速前行。
数据显示,“十二五”到“十三五”的十年间,青海实现了年均100万千瓦以上的光伏并网。截至2020年年底,青海实现新能源装机2445万千瓦,全面建成海西、海南两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新能源装机占全网装机的60.7%,其中太阳能装机达到1601万千瓦,年均增长率达到38%。
2020年,首条专为清洁能源外送的特高压通道“青豫直流”建成投运,成为国家构建“十三五”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典型实践。
“‘十三五’期间,青海累计外送电量435亿千瓦时,年均增速达112%。通过全面推动绿电技术再升级,管理再提升,深化多能互补调度与控制系统应用,新能源大发时段省内及省间送出通道利用率达到98%。”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总经理祁太元说。
实现生态、生产、生活共赢 光伏产业成为带贫益贫重点产业
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出发,无论向南还是向西,沿途最壮观的景象一定是排列在荒漠戈壁上,一排排巨大的随风旋转的风力发电机和大片整齐的太阳能光伏板。
共和县曾是黄河上游和三江源地区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近几十年来,由于受全球气候变暖、降水量减少、风沙危害等因素影响,塔拉滩土地沙漠化加剧,但这种局面已经开始逐步得到改变。
自2011年起的6年时间里,在这里大大小小四十多个光伏企业投资了3350MW电站,光伏电站不止给共和带来了经济收益,也在逐步地改善当地的环境。
起先,光伏板组成的矩阵在荒漠中形成了一道新的景观;随后,风沙在光伏板的层层拦截下慢下了脚步,阳光在这里不再那么毒辣;后来,在清洗光伏板的水流滋润后,光秃秃的荒滩上开始长出了青草。乘势而为,人们尝试在光伏板下种植碱草、固沙草等植物,使光伏板下的风速减小50%以上,水分蒸发量减少50%以上,水源涵养量大大增加,土地荒漠化得到有效遏制。当割草成为了一个新难题时,一群群“光伏羊”变成了这里的除草“义工”。一子落定满盘活,光伏产业让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实现共赢。在脱贫攻坚战中,光伏扶贫模式更是为我省农牧民提供了脱贫致富的新出路。
“光伏扶贫的项目好呀,我在这儿上班,每个月1800元的工资,现在我的两个娃娃大学都念出来了。”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铁盖乡下合乐寺村村民刘永莲说。
凝聚合力,精准帮扶。国网青海电力公司建设配套电网、开辟绿色通道,服务全省73.36万千瓦扶贫光伏全量并网,电量全额消纳,依托“光伏+生态+扶贫”新模式,全省五成脱贫群众吃上“阳光饭”。
未来可期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青海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特别是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降低碳排放强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将碳达峰、碳中和列为今年主要任务之一。
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便是实施能源消费和能源生产革命。
去年,我省电力消纳742亿千瓦时,其中清洁电力消纳601亿千瓦时,占比达到81%,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此同时,我省清洁能源外送电量262亿千瓦时,减少受端燃煤消耗117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939万吨,“青电入豫”特高压直流工程如果达到满负荷,相当于替代河南减少原煤18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960万吨。一组组数据,不仅是青海给出的经济结构转型答案,也是青海领跑能源绿色转型升级的最好证明。
与成就相映衬的是巨大的潜能。我省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187.4万千瓦,风能资源技术开发量7555万千瓦,理论可开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35亿千瓦,而目前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分别为1193万千瓦、843万千瓦、1601万千瓦,清洁能源发展拥有极大提升空间,不断优化清洁能源产业示范路径,必将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达成。
进入“十四五”,青海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不断提升能源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能力,在提高清洁能源外送能力的同时,发展数字经济等产业提高清洁能源就地消纳能力,用“绿电”赋能青海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落地生根,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青海力量。(董 洁 钟 倩)
©CopyRight 青海省总工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17001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