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总工会简介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一、省总工会主要职能青海省总工会是全省各级工会和各产业工会的领导机关。省总... 更多>
在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高原上,公路是通往外界唯一的“生命线”,一旦大雪封山或道路中断,牧民的生活物资、孩子的上学路、病患的救治通道都会被切断。而在这片苍茫大地上,青海省果洛公路总段班玛公路段的正高级工程师韩文旭,用三十余年的脚步与坚守,丈量出一条条通往外界的坦途。
10月11日清晨8时许,项目部远处的雪山轮廓在晨光中若隐若现,空气中弥漫着刺骨的寒意。此时的韩文旭已穿上厚重的工装,踩着结霜的草甸出发了。他的身影瘦削却挺拔,在高原旷野中显得格外清晰。这是他再寻常不过的一天——巡查G347南京至德令哈公路玛沁经昌麻河至花石峡段的施工路段。
G347南京至德令哈公路玛沁经昌麻河至花石峡段公路改造工程项目(以下简称“玛花项目”)全长198.296公里,最高海拔达4766米,这里遍布高山峡谷、冻土荒原,曾是无数牧民心中“走不出去”的屏障。
2023年6月,韩文旭担任玛花项目办主任。同年8月,玛花项目正式动工,而一道难题却摆在了韩文旭面前。“玛花项目的建设线路横跨多年冻土带,地质结构极其复杂,其中7段为富冰、饱冰冻土及含土冰层。”韩文旭介绍,这种路段被业内称之为“地质豆腐”——看似坚固实则极易融沉变形,稍有不慎便会引发路基塌陷。
面对挑战,韩文旭带领团队连续驻扎工地40余天。每天清晨八时出发,徒步勘察超过10公里。高原缺氧,走几步就气喘吁吁,但他始终坚持亲手查看每一处冻土剖面。
一次野外作业,他不慎踩入被薄雪掩盖的冰裂缝,半个身子瞬间陷落。“快拉我上去!”同事听见呼喊后冲过来,死死拽住他的衣服往外拖。等他终于爬出裂缝,双腿早已失去知觉,嘴唇发紫。可刚坐下缓了几分钟,他又掏出记录本,颤抖着手写下温度、湿度、土层厚度等参数。“当时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多记一组数据,施工时就能少一分风险。”回忆起这一幕,韩文旭语气平静,仿佛在讲述别人的故事。
为攻克高温不稳定冻土这一难题,韩文旭提出了“超挖换填+XPS隔热层”的综合治理方案。即先将不稳定的冻土层彻底清除,再用碎石回填,并铺设高性能聚苯乙烯泡沫板(XPS)作为隔热屏障,防止热量向下传导导致冻土融化。
“质量是项目建设的生命线。”玛花项目工作人员邹忠明是韩文旭的跟班徒弟,在提及冻土施工场景时,他红着眼眶回忆道:“韩主任坚持亲手检测每一批填土的含水率。去年冬天,他蹲在雪地里用手抓取样本,反复测试,双手冻得通红僵硬,指甲缝里渗出血丝,却不肯让别人代劳。”
事后,韩文旭语重心长地对徒弟邹忠明说:“含水率哪怕偏差1%,将来路面也可能下沉1公分。只有通过严格控制压实度与含水率,才能有效抑制冻胀融沉现象,让路基更稳、更耐久。”
除了技术攻坚,生态保护也是这项工程的核心命题。高原草甸生长缓慢,一旦破坏,恢复需数十年。韩文旭指着结霜的草甸说道:“草原上的草皮,不是土,是命。挖一铲,就像在母亲身上割一刀。”为此,他推行“前推后补”施工法:机械向前推进的同时,他立即组织人员跟进,将剥离的草皮重新铺回边坡并洒水养护,做到边施工、边修复、边复绿。他还倡导建设“生态廊道”,在沿线每公里设置一个生态鸟巢,共建成198个,专供高原珍稀鸟类如雪雀、高山兀鹫等栖息繁衍。
这一细节打动了许多当地牧民。一位名叫扎西的老阿爸特意驱车几十公里送来洁白的哈达,拉着韩文旭的手说:“路快通了,鸟儿也没丢,还有了家,挂真切(藏语意为谢谢)!”那一刻,韩文旭眼眶微热。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条交通通道,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纽带。
“在高原修路,靠的是信念的重量。”韩文旭始终相信,“只要继承老一辈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奋斗的精神,就没有干不成的事。”
如今,53岁的韩文旭依然每天清晨沿路巡查。他走得慢,但仔细——俯身查看沥青接缝是否平整,用手轻敲护栏检查松动情况,遇到养护工人便停下叮嘱:“作业时一定要穿反光衣,别嫌麻烦。”碰到过往司机,他会主动询问:“刚才那段路有没有结冰?桥面滑不滑?”这些细碎的对话,构成了他平凡却又不可或缺的日常。
有一次,他在路边停下,伸手抚摸一段新修的防护栏。阳光照在他斑白的鬓角上,眼神温柔得像是看着自己的孩子。“这条路上的每一块沥青,每一粒石子,都像我的孩子一样。”他说,“你看着它一点点成型,等到10月底验收那天,所有疲惫都值了。”
在果洛这片辽阔寂静的草原上,有人看见雪山,有人看见自由,而韩文旭看见的,是一条条通往希望的路。它们蜿蜒于高原之上,承载着生命的重量,也见证着一个普通交通人最深沉的坚守。
(来源:青海日报)
©CopyRight 青海省总工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17001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