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总工会简介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一、省总工会主要职能青海省总工会是全省各级工会和各产业工会的领导机关。省总... 更多>
2015年以来,省总工会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和全总关于工会改革的部署要求,始终坚持增“三性”、去“四化”、强基层、促创新这一主攻方向,全面推进组织体制、运行机制、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改革,使工运事业在改革创新中焕发勃勃生机。
优化工会组织结构,增强了工会组织的广泛性代表性。在省总工会常务委员会及全委会成员中,大幅提高了劳模、一线职工和基层工会工作者的比例,分别由12.3%、17.3%提高到15%、40%;全省工会代表大会中,一线职工和基层工会工作者的比例由43.9%提高到80%。选举全国劳模、科技工作者代表刘书杰为省总工会挂职副主席,青海省劳模范广勤、优秀农民工代表安永明为省总工会兼职副主席。整合优化部门设置和机关工作人员结构,着力建设专职为主、兼职挂职志愿者相结合的干部队伍。建立省总机关干部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工会干部双向挂职机制,推进工会机关干部与党政机关干部双向交流。
突出维权主业主责,强化了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深入开展“农民工入会集中行动”,发展农民工会员54.69万人。2015年以来,每年为8000余名农民工、劳务派遣工免费送体检送健康,为偏僻艰苦地区企业职工、农民工送医送药。建立农民工欠薪报告制度,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持续开展农民工工资专项检查,实现农民工入会和服务双提升。成立青海省职工法律援助中心,建立70个职工法律援助工作站,组建职工法律服务团和志愿者队伍,为广大职工提供更方便、更有效的法律服务。通过职工医疗互保和大病医疗救助保障一批、全程助学助志助能助业阻断一批、促进就业创业扶持一批、推动完善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脱困一批、政府保障救助兜底一批,实现每年1万多户建档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目标。持续开展“送温暖”、“金秋助学”等活动,2017年“两节”期间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家庭26769户,发放送温暖资金5203.26万元,资助困难职工子女上大学3371人,发放资金899.1万元。全省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深入推进,26万余名职工参加第一期活动,共有8691人(次)享受职工医疗互保补助863.33万元。完善工会扶持困难职工和下岗职工就业创业工作机制,帮助1万名职工实现就业创业。2016年至2017年投入资金2.23亿元实施办实事项目20个,解决了许多职工群众、基层工会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健全完善疗休养、日常服务等关注关爱劳模工作机制,2016年以来,组织1200名劳动模范、一线职工赴三亚、青岛等地疗休养,为1275名全国、省部级劳模提供免费体检。与省人社厅等六部门联合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服务职工工作经费保障的意见》,保障职工依法依规享受正常福利待遇。关心户外劳动者、女职工特殊群众的利益,建设户外劳动者休息点50个、女职工温馨小屋56个。
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夯实了基层工会工作基础。制定《关于推进工会基层组织建设改革创新的意见》,深化基层组织建设“五项行动”,加强区域(行业)基层工会联合会建设,全省已建立基层工会15723个,发展工会会员126万人,实现了有效覆盖。全面开展基层工会组织和工会会员实名制信息采集录入工作,为推进工会信息化建设、提升工会工作水平奠定坚实基础。制定了《青海省社会化工会工作者管理办法》,全省245名社会化工会工作者成为基层工会的骨干力量。深化“三带一指导”精准互动式培训模式,两年举办培训班187期,培训工会干部19778人(次)。省、市(州)总工会从本级工会经费中分别拿出6%、4%的比例,补助乡镇(街道)工会。省总工会本级80%以上的经费用于对下级工会补助,两年补助1.9亿元,缓解了基层工会经费不足的问题。
创新工作载体机制,提升了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持续实施建功立业工程、创新创造工程、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工人先锋工程、维护职工劳动安全工程,连年举办全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在推动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中发挥了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选树6名“青海高原工匠”,在全社会弘扬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创建30个省级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命名表彰20名“青海省十大工人技术明星”。实施“互联网+工会”行动计划,打通联系服务职工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省总研究室)
©CopyRight 青海省总工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17001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