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总工会简介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一、省总工会主要职能青海省总工会是全省各级工会和各产业工会的领导机关。省总... 更多>
西宁市工青妇组织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保持和增强群众组织和群团工作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总体要求,突出本地特点和特色,不断深化群团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组织体系更加健全。在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派驻群团工作组,组建县区、园区群团服务站。截至目前,县区建立群团服务站9家(含大通县、湟源县各一家工业园区群团服务站)、园区12家(含8家大型企业)、乡(23个)镇(27个)街道(22个)建立群团服务站93家,实现市、县区、园区、乡镇(街道)群团服务站全覆盖。积极落实“减编制派骨干保一线强基层”措施,市级工青妇组织下派骨干30名,向县区群团服务站下拨事业编制14名,向开发区、园区和县区派驻业务骨干12名、轮岗4名。建立干部联系群众“1+100”工作制度,推行“一线工作法”,即机关干部每年下基层工作时间不少于工作日的40%,听取群众呼声,了解群众诉求,解决群众困难,第一时间利用服务平台和窗口,提供帮扶救助、权益维护、志愿者行动等服务,增强“一站式”服务效能。市工青妇组织代表大会、全委会(执委会)、常委会基层一线和各界别代表比例提高5.3%、21.7%和12.3%,增强了代表性和广泛性。
管理机制更加完善。实行专兼挂和遴选制,市级工青妇9名专兼挂副主席(副书记)全部到位。完善基层经费补助机制,工会经费向基层倾斜,市总工会本级经费留成的80%全部用于基层服务职工,向各县区、园区群团服务站下拨经费1860余万元。加强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向基层增配工作人员116名。整合活动阵地和资源,积极打造“党群之家”“大群众之家”“群众服务中心”,命名“群众之家”1291个。充分利用网络联系服务群众,开展群团工作。依托网站、微信、微博、APP客户端等,打造集工作、联系、服务功能于一体和“媒体资源集中、有利群众参与、互动效果明显、给力群团发展”的“智慧群团”服务模式。发挥群团组织动员群众、依靠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作用,引领广大群众坚决知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切实扩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吸引力凝聚力。
工作内容更加丰富。深入开展“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号”“巾帼建功号”等主题系列活动,选树10名“西宁工匠”、10名“夏都美少年”、30名“道德模范”、45个“最美家庭”、100名“优秀志愿者”、3万户“五星级文明户”等先进典型。联合开展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巡讲、劳模汪昌祥和苏生成党的十九大精神报告会、职业技能大赛、心理疏导讲座、迎“七一”书画比赛获奖作品展等活动。
党对工青妇组织的领导进一步加强。在市委的领导下,建立了市、县区委副书记为召集人的群团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县区总工会,并定期召开群团工作联席会议,听取改革推进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安排部署工作。同时提高党建工作考核中群建工作的权重,紧紧围绕全市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环保督查、创建文明城市和民族先进区等工作,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实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群团组织”的目标。在市委改革办的指导下,先后建立了《西宁市群团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试行)》《市群团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工作职责》《西宁市县区群团服务站工作职责》《西宁市市级群团干部常态化下基层制度(试行)》《西宁市工会共青团妇联改革督察工作方案》等11项工作制度,为我市群团改革深入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制度保障,使工青妇组织服务群众的效率进一步提高、组织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更好地发挥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西宁市总)
©CopyRight 青海省总工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17001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