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总工会简介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一、省总工会主要职能青海省总工会是全省各级工会和各产业工会的领导机关。省总... 更多>
2017年以来,海东市各级工会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采取有力有效措施着力改革工会组织体制、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工会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影响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升。
一是改革组织体系,克服“机关化”。根据工作需要,将原内设机构1室1部(办公室、综合业务部,行政编制5名,正科级领导职数2名)优化调整为1室2部1中心工作机构,建立干部常态化下基层机制,结合“下接办”“结对帮扶”等活动,推行“1+X”工作法,即市总每名干部职工联系1个基层工会、2家企业、3名劳模、4名困难职工(下岗失业职工)、5名一线职工(农民工)。按照职工和基层工会所需、工会所能,持续开展为职工、为基层办实事解难事活动,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是改革管理机制,克服“行政化”。在队伍建设上拓宽来源,培养建立一支职业化、社会化的基层工会主席和工会干部队伍,逐步解决基层工会工作人员紧缺问题。注重培养和引进法律维权、劳动关系协调、工资集体协商、网络建设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提高重点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加大工会经费向基层工会倾斜力度,从本级工会经费中拿出不低于4%的比例,作为乡镇(街道)、社区工会工作经费补助;健全工会经费对下补助机制,对基层工会的经费补助实行项目管理,将本级经费留成的80%以上用于对下级工会的补助。
三是改革工作方式,克服“形式化”。充分利用县(区)职工服务中心平台,联合共青团、妇联成立“群众之家”,将其作为工青妇联系职工群众、服务职工群众的窗口,为广大职工群众提供“全天候”“一站式”的便捷服务,不断扩大联系职工、青年、妇女的覆盖面和服务面,充分发挥“群团之家”职能,开展帮扶救助、志愿服务、信访接待、互助保障、职业介绍、就业创业、心理疏导、普惠制服务、技能培训、健康讲座等活动。打造以“互联网+工会”为模式的网上服务新品牌,建立工会工作和会员信息基础数据库,开通工会微博、微信公众号。设立主席邮箱,针对职工反映、诉求等问题,畅通了渠道,推动网上网下互动融合,实现服务对象全覆盖、服务时间全天候。继续推进在职职工住院医疗互助保障计划,组织全市700多个单位3.5万多名在职职工参加,筹集资金357万元,一期为809名职工报销住院费用185万元,个人最高报销额达到15.6万元。
四是改革运行机制,克服“少数化”。市总工会常务委员会、全委会成员、代表大会代表中,劳模、一线职工和基层工会工作者的比例分别由9%、19%、80%提高到15%、40%和80%以上;县(区)工会常务委员会、全委会成员、代表大会代表中,劳模、一线职工和基层工会工作者的比例分别达到15%、40%和80%以上。根据基层组织机构数量和工会会员人数,市本级、乐都、平安、民和、互助、化隆、循化县(区)总工会领导班子成员中配备2—3名兼、挂职副主席,目前。化隆县总、民和县总增加了1名挂职副主席和1名兼职副主席,市本级和其余县区也已初步确定兼、挂职副主席人选。
五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建带动群建、群建服务党建、党群共建机制,推动基层群团建设纳入党建工作规划和考核体系;建立以党委领导为核心的群团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向同级党委汇报工作,研究解决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和群团工作的重要问题。(海东市总)
©CopyRight 青海省总工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17001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