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总工会简介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一、省总工会主要职能青海省总工会是全省各级工会和各产业工会的领导机关。省总... 更多>
提及“浪山”,西宁人的热情是藏不住的。
是绿意盎然的大山中那随处可见的帐篷,是山水并茂的河滩旁支起的烧烤炉,也是风吹草低的草甸间肆意欢笑的人群。阳光正好,又到了西宁市民一年一度的“浪山”季,市民的热情如同浓郁的绿意一般,点亮了整个城市。
“周末到了,露营浪山走!”
“买点酸奶、来几份酿皮,有山有水好不惬意!”
“全家一起出游,既能放松身心又可以增进感情。”
……
西宁人为什么爱“浪山”?“浪山”形式有哪些?怎样让“浪山经济”从“网红”变“长红”?针对这些问题,国家统计局西宁调查队开展了“浪山露营”情况调研,记者也进行了相关采访。
西宁市民浪山意愿高
雨水偏多的今年,西宁市民的“浪山”意愿如何?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湟中区的一家露营基地,连片的草地和悠闲吃草的牛群让“浪山”更具高原风情。临近中午,已有不少人搭好帐篷、支起小桌准备享受周末。
“我每周末都来露营!有时碰到下雨,也别有一番风味。雨过天晴能看到彩虹,还能闻到泥土的芬芳,心情特别舒畅!”结束一周工作,专程前来露营的薛亮说。正忙着烧烤的马女士则是今年第一次来“浪”,“小时候很喜欢出来玩,长大工作后机会变少,但‘浪山’依然是夏季必备活动。”马女士告诉记者。
在国家统计局西宁调查队开展的“浪山露营”情况调研中,87.98%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参与“浪山”等活动。在参与“浪山”活动的调查对象中,有31.07%的受访者表示一年能参加3次至5次,有17.46%的受访者表示一年能参加5次到10次。“在我小时候家里就已经有‘浪山’的传统了,小时候只和家人去,现在也约着朋友一起去,每年也会去很多次。”受访者梁先生表示。
“浪山”“露营”等活动,总是人越多越热闹,记者在采访中观察到,每个帐篷下都坐得满满当当。调查显示,“浪山”时,人们大多选择集体出行,家人亲戚和知己好友是人们在进行户外活动时的首选。92.52%的受访者选择“家中的亲人亲戚”,有56.69%的受访者选择“自己的知己好友”,还有27.44%的受访者选择工作上的同事好友一起出游。
西宁人为什么钟爱“浪山”
西宁人为什么爱“浪山”?在国家统计局西宁调查队的调查中,问及“您参加‘浪山’‘露营’的出发点是什么”时,78.23%的受访者选择了亲近自然,体验新风景;75.51%的受访者选择与亲朋好友一起出游;63.27%的受访者选择消除工作的疲惫、放松身心。老西宁人张先生表示:“‘浪山’包含的是与家中亲友感受当地山水情趣、品尝自制美食、放松忙碌心情的朴素感情。”可见,对于西宁人来说,浪山露营有着独特的意义,归根结底在于这里的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在这片高原大地上,山清水秀、物种多样、景色宜人,夏季均温常在20摄氏度左右,是名副其实的避暑胜地。
“浪山”形式逐步多样化
最初西宁居民的“浪山”,是拿上锅碗、备上食材,寻一处河滩,与亲朋好友共享美食,共度美好时光。随着生态环境保护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一些区域因森林防火禁止支锅起火,因此“浪山”形态有了新变化。如今,不少空旷的道路两侧也成为了新的“浪山”地点,见证着西宁人夏日的小幸福。
据国家统计局西宁调查队的数据显示,58.28%的受访者更倾向于选择半自助露营地,20.41%的受访者选择原始类露营。原始类露营多是以传统的家庭为单位进行,也有一少部分喜欢挑战和探险的“浪山”爱好者,他们会自带锅灶,给自己的爱车装上天幕帐篷,找一处合适的地方,享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浪山”乐趣。现在更加流行的则是半自助露营地。可以自带吃喝但又可以享受营地提供的帐篷及灶具便利,使得半自助露营地成为了“浪山”的首选。
此外,“浪山”的模式也在向一站式全包揽的度假、生态休闲旅游转变,湟中区千紫缘景区、乡趣卡阳景区、大通县边麻沟花海景区、湟源县宗家沟景区等一批精品“一站式”景区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打卡。这种方式不仅包含传统的“浪山”内容,更是对其进行了扩展开发,把传统“浪山”的“吃、游、娱”改造成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大型乡村旅游综合体,让“浪山”从“旺季游”向“全季游”转变,拉长了“浪山”旅游的经济产业链。
多方发力让“浪山”热度更持久
随着“浪山露营”市场发展需求的越发旺盛,“浪山”人群规模逐年扩大。让“浪山经济”从“网红”变“长红”,关键要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针对消费者的多元化期待,我市统计部门也提出了建议。
统计部门建议,文旅、市监、交通、环保等多个部门要协同发力,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弥补本地区制度空白。同时,从生态环境保护、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浪山营地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梳理西宁周边地区存量空间与资源,实现全市“浪山经济”发展“一盘棋”,让市民“浪山”有去处,游玩更尽兴。
“浪山”要走出去,就要强化本地“浪山”文化品牌建设。提升品牌意识和服务质量是增加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推出更多脍炙人口的地方特色歌曲,加大“浪山”文化宣传,打造精品线路的串联,提高消费者近程、远途露营便利性,才能吸引更多外地游客参与“浪山”文化,为“夏日经济”再添“一把火”。
©CopyRight 青海省总工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17001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