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总工会简介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一、省总工会主要职能青海省总工会是全省各级工会和各产业工会的领导机关。省总... 更多>
7月29日,晴,海拔3120米。
地点:青海柴达木农垦莫河骆驼场有限公司青藏驼队历史陈列馆
走在青藏线上,慕生忠将军的名字总是被人们提起。有人说他是青藏公路的缔造者,也有人说他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的奠基人。他的故事耳熟能详、令人动容,在青藏高原的许多地方,都留有他的印记。
而今天,海西州乌兰县莫河驼场青藏驼队历史陈列馆馆长张存虎给我们讲述了更多有关青藏公路的故事。
1951年8月22日,西北进藏部队十八军独立支队在司令员兼政委范明率领下,从香日德出发,挺进西藏。8月是青藏高原最美的季节,进藏之初,大家士气高昂,精神饱满。当部队翻过海拔5000多米、高寒缺氧的昆仑山脉诺木岗后,天气突变,大雪纷飞,草原顿时变成了雪原,白茫茫一片,战士们呼吸困难、头痛胸闷、恶心呕吐,由于积雪覆盖,找不到一点草,马匹饿得嘶嘶直叫。为了鼓舞士气,气喘吁吁的范明站在山口上吼起了秦腔……
范明是陕西西安临潼区栎阳镇郝邢村人,生于1914年12月4日,病逝于2010年2月23日,享年96岁。先后参加过横山起义、解放西安等战役,曾任原西北人民解放军进藏部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务,是带领四支进藏部队之一的青海部队胜利抵达拉萨的年轻司令。
一个月后,范明所带领的部队进抵长江上游的通天河岸。时值雨季,河水暴涨,水流急如泻,浊浪翻滚,过河无桥,摆渡无船。通天河畔全是鹅卵石滩,没有草场。如果等待雨季过去,则会坐吃粮空,陷于绝境。战士们尝试驱赶牛马过河,由于水深流急,牦牛走不到中游就被大浪打了回来。
几名战士自告奋勇,涉水探路,经过多次尝试,终于找到一处河面宽阔、水流较浅的地方。经过数日的挖渠、分流,牦牛和骆驼才得以安全过河。在抢渡天险通天河的15个日夜里,藏语翻译员辛烈、兽医刘益民、土族同志团柱坚赞和饲养员张进才、刘治明、马进才、吴发英、王百宝8位同志献出了宝贵生命,150多头牲畜被激流冲走。
就这样,一路艰难险阻,1951年11月27日,西北进藏部队十八军独立支队终于胜利抵达拉萨。并于12月1日,同从四川入藏的十八军主力胜利会师。
群星闪耀,风范长存。两次进藏,人畜遭受的巨大牺牲和死亡,千里运粮带来的巨大压力和损失深深地震撼了慕生忠将军,他下定决心:“要修路,修一条能走汽车的路。”
为确保修路可行,慕生忠提出一个简易的前期勘察探路办法,即用一辆同运输车一样宽窄的马拉大车沿着青藏线走一次,只要马车能通过,修建一条能通汽车的公路就不成问题。
而这一次重要的探路任务,落在了西藏运输总队副政委任启明的身上。他是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人,曾参加过北伐战争。1953年11月,他挑选了十几名战士和驼工及2名测绘技术员、1名翻译,共20多人,牵着驼马,架着两辆木轮大车,从香日德出发,沿着柴达木盆地南麓前进。
当一行人到达离格尔木70公里的昆仑山脚下时,有一道长约1公里、宽10米左右、深30多米的大峡谷,挡住了去路。当时,峡谷岸边的峭壁上仅有一条盘旋小路,人畜可勉强通行,但大车无法通过。
探路队被困,任启明非常担心,一旦峭壁上有岩石滚落下来,麻烦就大了。
“把轮子拆下来,看能不能把车调过去?”有人提议。“对,试一试!”任启明和队员把大车轮子拆下来,然后用长绳子绑着大车的辋板和轮轴,爬上石崖的人在顶端用力扯着绳子,将大车吊在空中,一步一步地移了过去。终于,在天黑前离开了峡谷……
一路艰辛,探路队于1954年1月23日到达黑河。这次探路,任启明带领大家克服重重困难,凭着双脚的丈量,打通了从香日德到格尔木,沿着昆仑山穿越可可西里进入西藏的大轮车行走通道,并绘制了详细路线图。
很快,任启明给慕生忠发了一封电报:“远看是山,近走是川,山高坡度缓,河多水不深,道路虽艰险,马车可过关。”振奋人心的消息,让慕生忠及西藏运输总队干部职工欣喜万分,而此时,任启明不负众望,顺利完成探路工作,被誉为“探路先锋”。
一边聆听张存虎的讲述,一边观看着陈列馆里一幅幅图片和一个个老物件,报道组成员感慨:“青藏驼队的发展史就是一部鲜活的民族团结进步史,她将祖国母亲和西藏儿女拉得更近更亲。”
©CopyRight 青海省总工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17001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