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总工会简介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一、省总工会主要职能青海省总工会是全省各级工会和各产业工会的领导机关。省总... 更多>
质量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坚持质量第一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同年9月,我省制定印发《实施意见》,提出29项工作任务,明确了2025年、2035年高质量发展目标规划。
2年多来,我省质量强省建设工作逐步走深走实,为助力产业“四地”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化新青海提供了坚强质量支撑。
标准化的青海牛羊肉制品生产加工线。马海麟 摄
质量强企——树立响当当的品牌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只有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才能树立响当当的品牌,赢得市场、赢得客户,实现可持续发展。
有着高原“蓝宝石”之称的青海湖,其雄浑壮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无数游客纷至沓来。它不仅是大自然赋予青海的宝贵财富,更是全国乃至国际上重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青海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全面推进景区基础设施提质升级、优化服务,游客体验感和满意度进一步增强。目前,青海湖已投资约2.8亿元相继完成景区道路铺装、智慧化建设、生态停车场改造等基础设施、服务保障和经营业态提升项目;同时投资建设的青海湖旅游大道倒淌河至二郎剑景区50公里按期建成通车;为了实现扫码购票、微商城、报团旅行统一管理,使游客入园更加灵活便捷,已完成智慧景区一期工程,“梦幻西海行”小程序试用版上线,游客可以通过“一部手机游青海湖”。
此外,为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企业积极拓展“商业布局”,不断推动业态更新升级,引进无人扫地车、无人驾驶观光车,并采购游轮、快艇、帆船;积极培育3D影院、生态剧院等项目。推进建立景区、旅行社和酒店联盟,激活“文创产品”,设计推出“裸小鲤”“灰小鸥”等文创IP形象,推出“文创冰激凌”“青海湖旅拍”等文创产品,让游客在味觉和视觉上尽情品味青海湖的独特魅力。
光伏产业作为绿色能源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随着我国光伏累计装机规模正式超越水电,光伏产业已经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主力军,在为全球各国提供源源不断绿色动能的同时,也助力我国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引领者。
“尽管我国光伏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当前行业仍面临一些现实挑战。企业要想通过变革实现突破,质量文化建设是不可或缺的内容。”谈起企业发展中的变革,青海高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景太阳能”)负责人直言不讳。
近年来,高景太阳能坚持抓好质量管控、技术创新、智造升级、精益管理、文化建设,合力弈胜产品质量建设这盘“大棋”。
据公司负责人介绍,高景太阳能构建了全面的质量文化体系,通过价值理念、制度规范和实践活动来推动全员参与质量文化建设。通过设立首席质量官、明确各级质量机构职责、实施目标管理等措施,确保质量管理高效运行。与此同时,加强标准化、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质量基础设施能力建设,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公司不仅注重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还积极推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质量管理模式和方法的复制推广,促进了整个行业的质量提升。”通过质量协同发展,高景太阳能与上下游厂商紧密联系,做到稳产并持续完成满产满销的目标。
龙羊峡三文鱼“5G+智慧渔业”在线监测平台。谭梅 摄
质量强链——提升产业链创新布局
产业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青海省正处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质量强链对于提高产业竞争力、实现产业链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高景太阳能公司的企业标准《太阳能级单晶硅硅棒》《太阳能级单晶硅片》获评国家企业标准“领跑者”;
国家电投黄河公司鑫业公司制定《光伏发电系统用柔性铝合金电缆》团体标准,填补了国内光伏用柔性直流铝合金电缆相关试验的空白……
近两年,围绕区域特色产业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西宁市充分发挥标准的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作用,让青海省光伏硅棒、光伏硅片技术标准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同时,积极加强产业链创新布局以质量为先。西宁市投入800万元支持二次电池关键材料研发平台、碳纤维技术创新中心等市级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构建国家、省、市三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开展高功率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和锂电复合铜箔制造关键技术研究,锂电池正极材料设计开发成果水平达到国内先进。如今,西宁锂电产业集群连续两年上榜中国百强集群,正朝着打造千亿级锂电产业集群目标不断迈进。
地处海南藏族自治州龙羊峡的龙洋知鲜(青海)股份有限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被评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获得第五届“青海省质量奖(提名奖)”,是专业从事虹鳟鱼养殖、生产、销售的现代化生态科技农业企业。产品主要销往俄罗斯、新加坡、蒙古等地。上游涉及鱼卵、饲料、化学品、渔药、设施设备、包(辅)材、配料等供应商40多家;下游涉及电商、零售、第三方服务、水产加工企业、餐饮、休闲食品、副产品综合利用、物流运输等经营主体达110家。
为保障属地冷水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海南州市场监督管理局从养殖高原冷水鱼产业链上、中、下游入手,有针对性指导企业从鱼卵、饲料、配料辅料、装备制造、冷链物流、食品安全、市场监管等方面绘制质量图谱,为企业外贸出口、产品出口检测项目提供就近服务。
同时,帮助企业在原有质量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升华至目前的基于“5G+智慧渔业”的智能化、信息化、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及产品同线、同标、同质的质量管理模式。并鼓励企业参与制定地方标准,推广团体标准、筹备成立行业协会,开发鱼柳、鱼片、烟熏鱼等深加工产品。通过提升质量工作,企业产品在国产虹鳟鱼市场占有率从31%提升至50%以上。外贸市场从俄罗斯延伸至全球10多个国家,产品也从冷冻整鱼拓展至冰鲜整鱼等20余种产品。通过外贸出口拉动当地运输业、包装材料业等下游产业。
“未来,市场监管部门将通过检验检测、数据记录、数据分析、包材、物流等各环节最优条件,督促企业开展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认证,从品牌、技术、市场等方面实现产业更好的发展。”海南州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夏季青海湖草原。海晏县委宣传部供图
质量强县——发展县域经济硬实力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提升地域内企业的质量水平,可有效推动地域产业升级,促进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地域经济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同时,也将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为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位于青海湖东北部的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多民族聚集地。
近年来,海晏县大力开展“晏”字号品牌工作,培育海晏牦牛、海晏粉条等特色品牌商标32件,畜牧业品牌达到7家,品种达200余种,被列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
数据显示,目前海晏商标有效注册量575件,“海晏牦牛”“海晏羔羊肉”两个农产品地理标志通过农业农村部认证,9种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申报实现“零”突破。
记者从海晏县质量强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目前,海晏县积极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集群,已科学布局58个农牧产业基地,培育“万千级”养殖基地18个,核心群300余群6万余只。
俯瞰海晏县城。海晏县委宣传部供图
无独有偶,攻克氯化镁脱水世界性难题,卤水提锂技术保持国际领先;获批国家级、省级化肥、化工两大类102种产品977个项目检测资质,建立西北地区唯一一家国家级盐化工检验中心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也在不断夯实质量发展基础,打出高质量发展“组合拳”。
“海西州是青海省首个农牧民收入历史性突破2万元大关的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20年的2.3缩小至2023年的2.1。”海西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这样的改变得益于近年来海西州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建设。目前,海西州累计认证绿色有机企业110家、绿色有机农畜产品471个。建设农牧业科技示范基地、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7个,3家农民合作社入选2023中国农民合作社500强。海西州73家企业的206种产品入选“神奇柴达木”优品库,“柴达木枸杞”品牌价值已达92.5亿元,其地理标志成功入选2024年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实施名单。
与此同时,清洁能源方面《2023年推荐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施工验收标准》《塔式太阳能热发电运行标准》等4个项目地方标准的立项,让海西州质量安全水平逐年提升,质量技术服务逐步升级。
质量为先,青海一直前行在以此为发展之基的路上,但目前,青海不同地域、不同产业和企业之间的质量发展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企业在质量、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为此,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冉庆坤表示:“未来,我省市场监管部门要建立产业链质量协同创新平台,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共同开展质量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业链质量水平。同时,加强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制定和完善产业链关键环节的质量标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培育一批产业链质量品牌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质量品牌。”
©CopyRight 青海省总工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17001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