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总工会简介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一、省总工会主要职能青海省总工会是全省各级工会和各产业工会的领导机关。省总... 更多>
在西宁市湟中区土门关乡红岭村的一栋三层楼里,“藏”着一场皮影大戏。
9月18日,当我们站在河湟皮影制作技艺传习基地的门前时,并不觉得这里有什么特别。三层建筑以黄色粉刷外立面,里面没有任何装饰。如果不是大门上的精美雕刻和红岭皮影演义生态园几个大字,从外面看更像是一个生产车间,很难让人同传习基地、文化旅游、非遗传承这些字眼联系在一起。
但当我们推开木门,瞬间就被挂在两侧的皮影拉入另外一个世界。
左侧墙面上,钟馗、孔子、关公形象的皮影色彩艳丽、表情生动,虽并列排布,神态却各不相同;右侧以几个传统神话里的形象为主,配上石竹花鸟,画面更加丰富多彩,故事性也更强……
“皮影不仅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还是一种地道的工艺品。这些都是我们演出时用到的皮影,裱在画框里,用来装饰皮影传习基地。”皮影传习基地的工作人员张永全一边介绍墙上的人物形象,一边说起了红岭村与皮影的渊源。
在青海,红岭村被誉为“皮影之乡”,皮影戏传入红岭村已有200多年历史,皮影雕刻制作也有百年之久。
说到这,张永全的语气里满是骄傲:“红岭村民间皮影戏班具有300年的演艺历史,曾赴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及省内外演出。我们还在古老的技艺中融入现代元素,让红岭皮影戏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走到展示红岭村皮影发展史的展板前,张永全指着墙上一张老照片说:“你看这个正在制作皮影的小男孩就是我,在一旁指导的是我父亲。还有这张照片上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制作技艺省级传承人,也是湟中区皮影协会会长王义元。他在红岭村学艺,现在又以皮影传习基地的方式回报红岭村。”
为了更好创新、传承皮影技艺,2021年,湟中区着手打造河湟皮影制作技艺传习基地。土门关乡党委以党建为引领,深挖各村资源禀赋和增收潜力,围绕“一村一品”,积极谋划,依托文化振兴,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出“党建引领+文化强村”发展模式。2022年7月,红岭村、王沟尔村、牙加村共同投资建成的皮影传习基地正式运营。
皮影传习基地一改之前的皮影戏农村流动“演绎”的模式,把游玩参观、产品销售、餐饮娱乐融为一体,变“单打独斗”为“大合唱”。
在这里,你可以欣赏皮影戏——一张幕布、几位老艺人,用双手操作影人,用青海方言唱着党的好政策;你也可以品赏美食——传习基地引入当地美食,如青海老火锅、尕面片、搅团等,参观者和游客可以在此一饱口福;还可以观赏皮影——在皮影传习基地的纪念馆,既有老艺人制作的传统皮影手工艺品,还有具有创新和纪念意义的文创产品……
“皮影的唱腔、制作技艺等都需要传承下去,以前我们皮影的班子比较分散,现在修建了河湟皮影传习基地,把大家集中在固定的地方,更有利于学习传承技艺。”王义元说。
西宁市民李秀清跟家人在这里看过皮影戏、吃过团圆饭后,带着小孙女走进纪念馆。李秀清一下就被制作精美的十二生肖皮影挂件吸引,儿子的、女儿的、孙女的……她精心为每一位家庭成员挑选了礼物。
“这简直太巧妙了,这里不仅皮影戏演得好,装饰得很精妙,就连文创也都个个精彩。到这里我才知道,原来皮影也可以做装饰画、做灯饰、做扇子,真是千变万化,每个产品我都想买。”李秀清一边付款一边说。
王义元说:“皮影传习基地不仅是皮影艺人情怀的寄托,更是对初心和使命的完美诠释,它呈现的是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也是乡村文化大融合的体现。‘吃喝玩乐’创新模式一体化的形成,不仅增加了劳动力促进就业,还带动了文化的发展。”
“以前,红岭村是一个贫困的脑山小村庄,村里没有产业,靠一亩三分地维持正常生活。”坐在制作皮影的工作台前,张永全感慨,“自从有了皮影传习基地,村里每逢节假日、旅游季,都需要提前预订。村里的妇女们也可以就近在皮影传习基地工作,务工、顾家两不误。”
皮影传习基地正式运营以来,根据盈利状况,每年对红岭村、王沟尔村、牙加村投入的资金按比例分成。2022年红岭村收到分红11.8万元,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2.2万元,累计村集体分红资金41.6万元。
听,一场“非遗”传承创新发展与文旅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皮影大戏正在红岭村唱响……
©CopyRight 青海省总工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17001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