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总工会简介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一、省总工会主要职能青海省总工会是全省各级工会和各产业工会的领导机关。省总... 更多>
一阵激昂的锣鼓声从远处传来,“咚咚锵,咚咚锵”,节奏明快,气势磅礴,孩子们欢呼雀跃,拉着大人的手,迫不及待地朝声音的方向奔去……锣鼓喧天辞旧岁,社火耍出幸福年。正月里的西宁,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儿。耍社火、闹社火,不只是热闹的节日习俗,更是西宁独特的人间烟火,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蕴含着非遗的魅力,寄托着西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
古城里社火表演一茬接一茬,那么,什么人在演社火?什么人在看社火?社火又在演绎什么样的故事?
社火之根,凝聚起人类传统美德
“读懂了藏在社火里的文化内涵,你就读懂了这场社火大戏背后热辣滚烫的生活期盼。”民俗文化研究者李玉寿说,谁说农民不懂艺术?谁说农民不会创作?在乡村这个大舞台上,农民就是艺术家,他们在新年伊始,便为大家带来新春的欢乐与文化盛宴。参与社火表演的主角,都是对美好生活满怀憧憬的人民群众,他们或是快递小哥,或是本地村民,又或是外来打工者。在各色装扮下,他们或唱或跳、或舞或蹈,用精彩的表演讲述着真善美的故事。
社火歌词也是彰显河湟精气神的文化缩影。我省民间残疾艺术家满自忠编辑出版的《河湟曲——社火歌词卷》,收录194首社火歌词,内容包罗万象,涵盖当地文化、民俗、历史等各个领域。社火中《八仙过海》《真假美猴王》《三打白骨精》《嫦娥奔月》《五福拜寿》《穆桂英挂帅》《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等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常常被拿来演绎;《白蛇传》《西游记》《封神榜》《杨家将》等家喻户晓的故事频频被搬上高台;《大美青海》《文成公主入藏》《环湖赛》《漫步月球》等反映时代风貌的内容,都在社火表演中不断呈现。社火寄托着大家对新一年幸福生活的期盼,以及对真善美的歌颂。
社火之美,囊括了七大艺术门类
“从湟中高跷走上河南春晚并火爆网络,便可看出民间社火从‘下里巴人’走向‘阳春白雪’并非偶然,它本就蕴含着‘阳春白雪’的艺术底蕴。”李玉寿说,河湟社火在传承过程中,融合了本地民族的民俗文化和艺术形式,形成了独具高原特色的社火艺术,涵盖舞龙、舞狮、高台、高跷、旱船、秧歌等数十种表演形式,将音乐、舞蹈、曲艺、戏曲、杂艺等融为一体。
谈及社火,鲁沙尔高跷不得不提。湟中的124支社火队大多有高跷表演,而鲁沙尔高跷以跷身高、演员多、表演生动、变化丰富、节奏鲜明、韵律高昂而闻名。每年正月十二、正月十四、正月十五、正月十六,鲁沙尔镇街头和周边村庄都能看到他们精彩的表演。在湟中区鲁沙尔高跷排练场,将近4米的跷子整齐摆放,演员们坐在墙沿绑着跷子认真排练。正是因为这群年轻人的坚守,传承千年的社火和踩了几百年的高跷才得以留存至今,并焕发出新的活力。
社火表演流程严谨且丰富。开场时,“大身子”哑巴和胖婆娘率先登场,随后是老秧歌“五老”,接着八仙出场,还有寓意吉庆呈祥的刘海沿途撒金钱。灯官老爷、舞狮子紧随其后,高跷队伍在狮子队伍后,耍龙队伍在高跷两侧,旱船、抬花轿依次排列,最后由太平鼓队伍收尾。“社火分为内场和外场表演,内场表演要求严格,化妆、走场、演唱、表演都有规范;外场表演则自由、诙谐、滑稽、幽默,深受观众喜爱。近几年,小朋友们表演的溜达猴、穆桂英、猪八戒等外场角色,也为社火增添了不少趣味。”湟中区鲁沙尔高跷协会会长李玉龙告诉记者。
社火之变,创新与传承的双向奔赴
社火在发展过程中,曾面临故事被遗忘、传统韵味流失、演员青黄不接等问题。但传统社火在保留古老韵味的同时,积极融入新元素,既有传统社火的坚守,也有新式社火的绽放。
“社火迎来了它的春天!今年的社火看点十足。”李玉寿向记者介绍,千户营高台值得一看,以前只有5组,1949年后增加到9组,今年更是制作了20架高台。其内容丰富多样,如《铡美案》《麻姑献寿》《白蛇传》《哪吒闹海》《隋唐传》《杨家将》《岳家将》《水浒》《封神榜》等,以精湛技艺和独特艺术特色闻名青海地区。它是河湟地区最早出现的高台,有着600多年的历史,曾在西宁地区民间社火比赛中独占鳌头,还荣获过中国民间艺术节的最高奖“山花奖”。2006年11月湟中千户营高台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湟中千户营高台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当地老人讲,当地高台是在明代由南京传来的。
页沟老社火之滚灯顶灯同样精彩。甘河滩镇页沟村老社火有300多年历史,2018年被列入西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白社火”和“夜社火”组成。“白社火”有高跷、狮子等节目,“夜社火”以灯火为主,以前滚灯顶灯等道具里面的灯火用羊油蜡烛,如今已换成安全明亮的LED灯。其特点是以唱为主,每个节目前都有一段唱词,唱词多为典故,如《搬船调》《放风筝》《十盏灯》等。经过整理,白天和晚上的社火各有特色,节目不再重复。
田家寨镇下洛麻村的“出阎王”社火也别具一格。演出中,阎王、判官等主要角色在锣鼓声中,坐着轿子,在小鬼和牛头马面的簇拥下从庙中出发。唱腔以当地民间社火小调和眉户戏唱腔为主,演唱内容丰富,其中张三的演唱水平最高,唱腔丰富、唱词幽默、声音高亢婉转,十分动听。
西宁的社火,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它是西宁人民心中的文化瑰宝,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纽带,持续为这座城市增添着独特的魅力与活力。
©CopyRight 青海省总工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17001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