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总工会简介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一、省总工会主要职能青海省总工会是全省各级工会和各产业工会的领导机关。省总... 更多>
农历乙巳蛇年开工第二天,青海省委省政府召开了以“全省促就业促发展促团结招商引资大会”为主题的“新春第一会”。会议以视频形式覆盖全省各市州、各单位、各行业、各产业,围绕“招商”这一开年重大主题,打响了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第一枪”!
与此同时,围绕“新春第一会”中心思想,聚焦“全省上下大抓招商”部署,近日,青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青海省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
为此,记者特邀青海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暨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就《若干措施》做一解读,答疑释惑,从而推动我省招商工作高效推进,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我省为何要出台《若干措施》?具体是如何考虑的?
解读:(一)出台措施是落实重大要求的具体行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时强调,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营商环境,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战略,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聚焦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出台《若干措施》,是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水平对外开放重要论述和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融入和服务全国大局的具体行动。
(二)出台措施是顺应形势任务的现实需要。在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背景下,面对招商引资新形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对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好发挥促就业、促发展、促团结重要作用,提出更高标准、更严要求。《若干措施》致力于加快招商引资从比拼优惠政策搞“政策洼地”,向比拼营商环境创“改革高地”转变,推动体系优化、方式创新、质效提升,对招商引资工作创新与重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三)出台措施是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当前,我省正处于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动能转换的关键期,《若干措施》以深化拓展招商引资“六大行动”为主线,立足全省“2+8”政策体系和招商引资组织领导体系,以务实管用、可操作、能落地的机制流程、组织架构、方式方法,促进重大项目向我省集聚,以招商引资工作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综上所述,在互利共赢开放战略指引下,《若干措施》的出台正当其时、恰逢其势。
此次我省围绕招商工作出台的《若干措施》,主要聚焦哪些方面?有哪些举措?
解读:(一)聚焦体制机制,构建招商新格局。为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提升运行水平,有力应对项目招引难、落地难双重挑战,《若干措施》以省级统筹、市州主责、部门主业为切口,不断强化组织领导、统筹整合各方力量,健全省市县贯通、各部门联动的工作体系,实现职能更加优化、责任更加明确、运行更加高效。从明晰党委政府、地方领导责任入手,注重发挥头雁效应,压实地方责任。通过厘清招商主管部门、产业主管部门、支撑保障部门共性及个性责任,为各部门落实招商引资工作任务提供了操作指南。以建立健全项目储备、推进落地、报备包联、考核评价机制为突破口,力求实现从招商项目谋划、论证、洽谈、签约、落地及考核全流程管理。同时,进一步明确招引重点和界限,着重提出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产业“四地”建设,重点招引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新材料、有色冶金、绿色算力、高原康养、生态旅游、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等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牧业等符合我省实际的特色优势产业项目,为全省招商引资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聚焦方式方法,开辟招商新路径。改进招商引资方法、创新招商引资模式,是提高招商引资质效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在招商方式创新选择方面,《若干措施》立足省情实际和现实需求,首次提出绿电招商、云上招商概念,通过发挥我省绿电优势,实现绿电价值转换;借助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实现招引方式创新突破。《若干措施》聚焦优势产业延链招商,打造上下游配套、竞争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聚焦传统产业升链招商,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聚焦新兴产业建链招商,培育新产业新赛道,构筑产业竞争新优势,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此外,提出充分依托“青洽会”、产业转移对接活动及省外展会平台,利用赴境外考察交流、参会参展等活动,发挥行业协会、异地商会、落地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拓宽招商渠道。
(三)聚焦援扶招引,厚植招商新生态。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开放空间的大布局,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大举措。近年来,东西部协作、对口援青工作立足“中央要求、青海所需、各省所能”,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若干措施》突出援扶机制在招商引资中的重要作用,推动援受双方政策衔接更有效、项目对接更精准、工作协同更高效,加强优势互补,深化产业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注重发挥援扶省市前方工作机构、援青干部桥梁纽带及协同配合作用,着力在项目推进上全力争取,在产业发展上积极推介。通过分类施策、创新举措,提出援扶合作项目落地方法路径,促进全省各地“筑巢引凤”与援扶省市“腾笼换鸟”双向提升。此外,提出从园区共建、产业协作、项目合作入手,通过政策集成、要素集约、产业集聚,打造跨区域协同协作招商引资新生态。
(四)聚焦要素资源,提升招商新质效。长期以来,我省依托资源、电价等优势带动产业发展,形成了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新材料、有色冶金等产业集群。随着传统优势趋于弱化,重塑招商引资新动能新优势成为全新挑战。《若干措施》围绕我省招商引资过程中,绿电优势转换为产业新优势的适配路径尚未完全打通,能耗、主要污染物和重金属排放容量指标无法满足东部转移产业和重大招商项目落地需求,关键矿产供给与我省工业发展需求不匹配等瓶颈,紧盯绿电稳定供应、新能源指标配置、微电网建设等关键环节,突出绿电支撑,重点对资源、用地、环境要素和用能指标,金融服务、人力资源、用水、用气保障提出具体措施,明确工作要求,确保项目引得来、落得下、发展好。
(五)聚焦营商环境,打造招商新高地。营商环境是衡量和反映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程度的核心指标。《若干措施》着重体现营商环境对招商引资的催化作用,以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为目标,以经营主体需求为导向,力求破解投资生产经营中的堵点难点卡点问题,提出从公正透明法治环境、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廉洁高效政务环境三个维度,以规范涉企执法行为、落实公平竞争及合法性审查制度、推动政策落地落实、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等工作为切入点,将市场化作为鲜明主线、法治化作为基础保障、高效化作为重要标准,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提振企业信心、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后劲,让青海成为投资创业热土。
《若干措施》是对全省招商引资工作从顶层设计到具体操作层面的政策性文件,不仅是对当前现状的精准把脉,更是对未来趋势的前瞻布局。措施的出台,不仅以实际行动传递出省委省政府大抓招商的强烈信号和鲜明导向,也为全面深化招商引资、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擘画了新蓝图。
(芈峤 整理)
©CopyRight 青海省总工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17001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