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总工会简介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一、省总工会主要职能青海省总工会是全省各级工会和各产业工会的领导机关。省总... 更多>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省组织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四届五次、六次、七次全会部署,把准政治方向、强化系统观念、坚持问题导向、注重改革创新,牢牢抓住牵引性撬动性工作,找准突破口、抓住着力点,推动全省组织工作整体提质增效,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固本培元强根基 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
聚焦党的思想建设根本任务,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推动广大党员干部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广泛凝聚感恩奋进强大力量。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重点内容,推动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宣传宣讲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激发了高原儿女对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感恩之心、奋进之志。
全面落实基本培训重点任务。制定干部教育培训五年规划,推进“七大工程”“十项计划”,建立全省干部教育培训数据库,完善补学补训机制,全年举办各类主体班次141期、培训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1.15万人次,示范带动各地举办培训班4292期,推动形成多要素融合、多环节贯通、多主体协同的培训新格局。
持续提升干部履职能力。围绕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和大力发展绿色算力产业,强化优质培训资源供给,累计举办生态文明建设、盐湖产业、绿色算力、清洁能源等专题培训班75期、培训干部7525人次,广大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的本领不断提升。
扎实推进党纪学习教育。紧紧围绕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目标要求,坚持向实际聚焦、朝实处发力、用实效说话,以学纪知纪明纪促进遵纪守纪执纪。高质量举办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通过领学辅导、交流研讨、专家讲学等方式,逐字逐句学、逐条逐章悟,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主旨要义,切实从思想深处把严的标准树起来、严的规矩立起来。
以能上能下为牵引 锻造堪当重任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着力破解干部“下”的难题,激励广大干部积极投身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主战场建功立业。
深化政治素质考察。建立干部政治素质表现纪实档案,推动干部人事档案任前审核系统建设,常态化深入乡村振兴、灾后重建、涉藏维稳、平安建设等重大斗争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考准考实干部政治素质。专题开展乡村振兴领域干部担当作为情况调研,摸排掌握表现优秀和表现一般的干部,树立重担当、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
健全干部选用机制。制定贯彻落实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2024—2028年)具体措施,围绕干部选育管用体系建设,建立干部监督协调联动和成果运用等14项工作机制及措施,不断增强干部工作的严肃性。
统筹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实施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基石工程”、省属企业领导人员队伍“锻造工程”,优化年轻干部常态化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做好“源头工程”建设,加强和改进选调生工作。分类建立生态环保、财政金融等13个类别专业干部库。加大跨层级、跨区域干部交流力度,选派720名干部下沉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一线进行实践锻炼,129名专业干部人才充实到市县领导班子中,各级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得到持续优化。
扎实推动能上能下常态化。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和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对标中央政策规定细化拓展23种“下”的情形,探索建立“两月一盘点、半年一调度”工作机制,动态摸排“两头班子”“两头干部”,坚决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鲜明释放出庸者下劣者汰的强烈信号。
严格干部管理监督。持续深化6名领导干部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以案促改专项教育整治,扎实开展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工作,动态更新干部“负面清单”信息台账,对退出领导岗位干部重新设岗定责,加强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
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制定公务员队伍建设规划纲要(2024—2028年)重点任务分工,扎实做好统计系统首批设置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职位分类管理,开展从“六州”高海拔地区择优转任科级及以下干部到西宁、海东工作,面向“五方面人员”考录乡镇公务员和选拔乡镇领导干部。
着力激发干事动能。扎实推进基层考核事项专项清理规范工作,高质量发展政绩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持续深化中央组织部等11部门关心关爱干部文件精神落实,着力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热情。
聚焦产业发展 强化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人才支撑
围绕发展绿色算力产业等中心工作,坚持扩容蓄能释能同步推进,千方百计引育用好人才,加快集聚人才支撑发展动能。
围绕绿色算力集聚人才。制定集聚绿色算力人才十条措施,发布重点人才需求目录,组建绿色算力“小组团”专班,协调国家重点行业部门数据储存和区域大数据中心落户青海,在“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项目中拿出30%指标支持“绿色算力人才计划”,持续强化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人才支撑。
创新优化引才机制。整合举办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中国青年英才论坛和“智汇三江源·助力新青海”人才项目洽谈会,成功对接绿色算力、生态环境、能源资源等项目600个,柔性引进急需紧缺人才1499名。建立常态化引才机制,首次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设立招才引智工作站,首次面向全国重点院校招募150余名引才大使宣传推介青海,首次开展“直播带岗”活动,校园引才人数较2023年翻了一番,源源不断汇集现代化新青海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
注重发挥援青资源优势。加大医疗教育人才“组团式”援青工作力度,制定医疗教育人才“组团式”援青三年规划,7所学校纳入中央“组团式”支援范围,对口省市40所职业院校结对青海15所中高职院校,引进移植先进技术、管理制度2130项,结对帮带1200余名学员、培训本地人才5万余人次,为受援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着力激发人才工作热情。积极营造爱才惜才良好环境,承办青年英才研修班,建立“昆仑英才卡”服务机制和高层次人才流失预警机制,组织高层次人才、基层一线人才赴外休假疗养,不断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补齐短板弱项 着力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整体质效
坚持系统思维、强化穿透式整合,以基层党建“堡垒工程”为抓手,把集中攻坚与整体联动协同起来,聚力攻坚、狠抓落实,持续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
集中攻坚抓好“三项工作”。聚焦解决一些村党组织软弱涣散、一些村干部不懂国家通用语言、一些村党组织书记综合素质不高等“老大难”问题,扎实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排查整顿、村干部“讲好普通话”和大学生到村“任职”三项行动,全力攻坚基层党建工作中的“硬骨头”。
扎实推进村集体经济“强村”工程。整合职能部门资源力量,优化发展路径、加大政策扶持,持续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目前全省村集体经济收益,村均达28.1万元,1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73.8%,村党组织服务群众增收致富的物质基础进一步夯实。对116个村的驻村工作力量进行评估,深化驻村帮扶“四有”活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9万余件,各族群众在有形有感有效的深切感受中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持续深化为基层减负赋能工作。集中清理和严格规范从县乡借调工作人员,实施人员编制减上补下“优编工程”,制定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破解“小马拉大车”问题28条措施,开展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制定工作,压减村级组织协助政府工作事项67%以上,推进力量下沉、资源下移,不断加强基层服务保障。
从严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组织开展“万场党课到基层”活动,“青海党建数字化平台”基本建成,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汛期强降雨期间,全省1716支驻村工作队、3312个党员突击队、6.3万余名党员冲锋在防汛一线,党员应急动员作用发挥机制有效落实。
踔厉奋发书新篇,笃行不怠向未来。2025年,全省组织部门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精神,按照省委部署要求,以改革的精神、求解的思维、创新的办法破难题、开新局,推进理论武装、选贤任能、育才聚才、强基固本、自身建设等各项工作全面发展、整体提升,切实以青海组织工作高质量服务保障现代化新青海建设高质量。
©CopyRight 青海省总工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17001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