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总工会简介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一、省总工会主要职能青海省总工会是全省各级工会和各产业工会的领导机关。省总... 更多>
2月10日,记者从西宁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西宁市绿色算力产业招商引资、人才引进和服务保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西宁市依托源网荷储一体化新型电力系统示范中心城市建设,建成全省首家虚拟电厂,全面启动“零碳园区”建设,加快推进6兆瓦光储充智能微电网和新型储能基础设施建设。
西宁市积极构建绿色算力产业生态,坚持规划、要素、人才、机制协同支撑,绿电、算力、服务、应用、场景一体推进,着力培育“1+3+X”的绿色算力体系,实现聚算、聚产、聚业、聚人。算力上,建成青藏高原生态大数据中心等数据中心8个,推动绿电智算融合示范园建设,建成标准机架10778架,算力规模达到5300P,构建“通算+智算+超算”的多元算力体系。中国联通·阿里云万卡绿色算力等项目点亮运行。服务上,建设联通绿色算力产业孵化器,引入人工智能、模型训练等8家企业,加强与国产设备头部企业合作,组建全省首个绿色算力市域产教联合体,以合作对接、产教融合支撑构建产业生态。应用和场景上,加快建设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深度赋能数字政府建设,谋划打造智慧农业、智慧文旅、智慧教育等应用场景。
西宁市委、市政府编制形成产业链发展图谱+重点招商企业清单,建立9个招商专班对接企业100余家,谋划储备项目72个,计划投资超百亿元。坚持联动促招商,形成向青海省绿色算力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请教咨询机制,设立“西宁市绿色算力招商联盟”,落地签约中国联通三江源绿电智算融合示范园等17个项目,总投资达88.62亿元。
此外,西宁市强化绿色算力企业就业服务,围绕企业用工需求,积极开展各类线下专场招聘活动,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搭建更精准、更直接、更高效、更便捷的“双选”平台。针对绿色算力企业对高技术人才的用工需求,充分发挥陕甘宁青中心城市联盟、兰西城市群、西宁海东都市圈及东西部协作等平台作用,主动对接兰州、西安、南京等高校资源丰富的城市,积极为企业搭建人才资源对接平台,帮助企业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
相关新闻:
加速构建绿色智算核心集聚区
推动光伏、储能与智能调度系统深度融合,打造“就地发电、就地用电”的绿色生态模式……2月10日,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正以南川、东川工业园区为依托,加速构建绿色智算的核心集聚区。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将持续加速绿色算力产业的壮大、升级,力争在未来3年至5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强算力供给方面,力争建成5万台机架规模,突破算力规模10万P,并加快推进三江源国家大数据基地及高原绿色算力中心等重大项目,持续扩充多元化算力供应体系。
同时,充分发挥青海高比例清洁能源优势,深化光伏储能与算力平台融合,不断降低能耗、提升绿色运行效率,让绿色成为西宁算力的底色。与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盐湖研究所等科研院所联手,深化产学研对接,打造高原算力与特色产业应用示范工程,激励技术突破和应用创新。
借助工信部数字化转型试点和各行业数字升级需求,推动算力赋能清洁能源装备、盐湖资源高值化利用、生物医药等领域,培育新兴增长极。持续深化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流程,降低企业办事成本,营造安全、高效、透明的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快速成长。
引进绿色算力人才最高给予120万元资金支持
2月10日,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西宁市在引才、育才、用才上持续发力,为绿色算力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加大人才计划倾斜力度,在“夏都菁英”市级人才项目中对绿色算力人才予以一定倾斜,并以“随到随评、动态入选”的方式进行。给予经费支持,对“夏都菁英”市级人才项目直接引进的绿色算力人才按一类、二类、三类、四类分别给予120万元、80万元、45万元、10万元一次性资金支持;柔性引进人才按一类、二类、三类分别给予40万元、25万元、15万元一次性资金支持。培养人才按一类、二类、三类、四类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10万元一次性资金支持。
加大绿色算力科技项目支持力度,将绿色算力领域重大科研项目纳入年度市级科技计划指南,对“揭榜挂帅”“赛马”等方式开展的技术攻关、新建的国家级研发机构、评为市级企业研发中心的给予经费支持。
强化企业培育,对绿色算力领域企业成长为市级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小巨人企业的分别给予10万元、30万元、40万元一次性奖励;畅通职称评审渠道,将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数字技术领域的新职业纳入职称评审范围,对高水平人才、绿色算力领域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按照“一事一议”的方式评审。
指导建立科研工作站,鼓励和支持绿色算力领域企事业单位申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有序推动“人才+平台+项目+产业”模式在西宁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应用推广。
引育绿色算力工匠型技能人才,推荐绿色算力企业申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对绿色算力从业人员按急需紧缺人才对待,并根据全省最新绿色算力相关工种培训补贴标准给予补贴。
加强本土绿色算力人才培育,依托青海大学、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中国联通西宁分公司等省内高校和绿色算力领域企业人才资源,共同合作建设绿色算力人才实训基地。
开展绿色算力领域“校企互聘”工作,积极对接省属高校、绿色算力领域企业与市属高职院校开展人才双向交流和教学指导,推动人才培养。优化服务保障,对入选绿色算力人才计划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提供子女入学、医疗、交通出行等服务保障。
绿色算力企业吸纳就业可享受一次性奖励
2月10日,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绿色算力企业新增就业岗位吸纳就业,可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和一次性奖励。
绿色算力企业新增就业岗位吸纳离校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及就业困难人员(距退休不足5年的登记失业人员、登记失业的残疾人、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登记失业的低保家庭成员、登记失业的脱贫人员、登记失业1年以上人员)就业,并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的,根据“先缴后补”原则,按企业实际缴纳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给予补贴(不包括个人应缴纳部分)。其中: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军人在劳动合同期内补贴不超过4年,就业困难人员在劳动合同期内补贴不超过5年。此外,企业每吸纳一名上述人员还可享受每人1000元的一次性奖励。
见习补贴。已建立见习基地的绿色算力企业组织16岁至24岁失业青年及离校两年内未就业高校(含中职院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见习期满,且留用率达30%以上不足50%的,按每人每月700元标准给予企业见习补贴;留用率达50%以上的,按每人每月1000元标准给予企业见习补贴。对见习期满留用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进行就业登记的,按实际签订劳动合同人数,给予企业每人1000元的一次性奖励。见习期一般为3个月至12个月,补贴资金主要用于见习单位支付见习人员见习期间基本生活费、为见习人员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以及对见习人员的指导管理费。
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补贴。绿色算力企业新录用防止返贫监测对象、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6类人员,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于签订劳动合同之日起1年内参加由企业依托所属培训机构或政府认定的培训机构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培训后取得证书的给予职工个人或企业每人600元的补贴。企业职工参加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并取得相应证书的,给予企业每人每年4000元的职业培训补贴,由企业自主用于学徒培训工作。
©CopyRight 青海省总工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17001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