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总工会简介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一、省总工会主要职能青海省总工会是全省各级工会和各产业工会的领导机关。省总... 更多>
“哒哒、哒哒……”2月17日10时许,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良教乡上治泉村服装加工车间里,一台台摆放整齐的缝纫机穿针引线地运转,裁剪、锁边、熨烫、包装……女工们正在生产线上忙碌着。
“乡亲们先别忙啦,今天我可给大家带来了不少好消息,省委农村牧区工作会议提出,要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分类推进帮扶产业提质增效,健全完善帮扶政策体系,织密监测体系,确保脱贫攻坚成果过渡平稳有序。”良教乡组织委员祁玉贵拿着几份文件快步走进车间,声音洪亮地说,女工们纷纷停下手中的工作,期待地看着他。
“说到帮扶产业,就比如咱们车间,这几年不光吸纳了本村的劳动力,还辐射周围村子,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你们说是不是?”祁玉贵乐呵呵地问大伙儿,“说得对!”“这工作离家近还有稳定工资。”……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祁玉贵双手下压示意安静,接着说:“会议还提出,要深化‘农体文旅商’融合发展,健全支援协作对接机制,持续打造特色劳务品牌,推动高质量就业,让农牧民就业增收更加稳定、更有保障。为促进村民就业增收,今年3月,我们就要开始新一批的培训,这次一共有50个名额,大家身边有想要来学习一门手艺的,想挣一份稳定工资的亲戚朋友,都可以来咨询、报名。”
“太好了!我现在每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生活水平明显提高,隔壁村有几个姐妹,别提多羡慕我了,我这就把好消息告诉她们。”缝纫女工陈兰兴奋地拍起手,大家被她逗笑了。
上治泉村属浅山地区,全村共有586户2720人,耕地面积213.3公顷,村民的经济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及外出务工为主。
为实现村集体经济的创新发展和壮大,上治泉村通过会议研究、民意调查、市场调研等,充分了解群众的发展意愿,按照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要求,紧盯“产业兴农、人才强农、技能富农”目标,广辟路径争取和整合各类资源,不断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领域,实施服装加工帮扶项目。
2023年通过“筑巢引凤”计划,上治泉村与大通县老牌“兴通”服装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协议,总投资617万元,创办家门口的“帮扶车间”,建立“企业+村集体+农户”发展模式,由上治泉村提供厂房设备,企业进行技术培训和订单生产加工,实现农村妇女就近就业增收收入和挣钱顾家两不误的双赢。
“车间现有近70位稳定就业的工人,都是本村或周边村民,主要从事衣物的熨烫、缝纫、质检、打包等工作,月均收入四五千元左右,裁缝能手一个月挣得更多。2024年我们接到外贸订单,今年打算进一步打开市场,积极对接外面的企业,承接更多订单,让村民提高收入,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帮扶车间厂长许发珍说。
裁剪大气的女士风衣、版型挺括的西装、休闲宽松的运动装……帮扶车间成品展示间内,良教乡党政办干部马蕊和女工们围坐在一起,详细讲解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咱们帮扶车间生产的服装,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提高产品质量,争取让更多人知道咱们的产品!”
“这几年多亏了政府的支持,车间才能发展起来。今年我们考虑吸纳更多年轻力量,培养自己的服装设计师,全方位更好地适应行业需求,提升市场竞争力,我们有信心把车间做大做强。”许发珍说。
屋外春寒料峭,屋内热火朝天。村民们对乡村发展更有盼头,信心更强、干劲更足。
“我们将紧紧围绕‘宣讲政策,促产业、促就业、促稳定’主题主线,深入开展‘一宣三促’活动。通过集中宣讲、入户讲解等方式,把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农村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强农惠农政策、法律法规传递给每一位村民,提升群众的政策知晓率。”祁玉贵说。
【记者手记】宣讲接地气 “解渴”又鼓劲
“推动帮扶政策体系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转换。”“推动人才、技术等要素规范有序向乡村流动。”“发挥各类产业园区带动作用,引导县域产业集聚发展。”……2月17日上午,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良教乡上治泉村服装加工车间内,宣讲员良教乡组织委员祁玉贵和乡党政办干部马蕊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案例,细致讲解中央和省委文件精神。
当讲到壮大农村人才队伍时,年轻女工马秀花说:“我要趁着年轻,加强学习,提升技术,争取以后能自己创业,开个服装店。”当谈起在“家门口就业”的感受,42岁的马秀娟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上班走路10来分钟,农忙时节有假期,一个月能赚4000来元,还能照顾家里,我很满意。”马秀娟说。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分享工作感受、求解工作困惑,从就业补贴聊到技能培训,从人才培养说到村民增收,宣讲员一一耐心解答。车间里,洋溢着浓厚又热烈的学习氛围。
交流中,记者了解到女工平日工作忙碌,空闲时间还要照顾家中,很少有机会系统学习政策知识,这场宣讲会如同及时雨一般,解决了她们很多困惑,真正以通俗易懂的“乡音”传递“党音”,使群众听得懂、听得进。
宣讲结束后,大家信心十足投入工作,马秀娟坐在缝纫机前,眼睛紧盯针脚,双手熟练地推送布料,不一会儿,一片片布料就变成了有模有样的衣服部件……
在小小的加工车间内,看到的不仅是服装的生产过程,更是乡村经济发展的缩影。它承载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温暖而坚韧的力量,相信未来,它会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作者:王晶)
©CopyRight 青海省总工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17001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