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总工会简介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一、省总工会主要职能青海省总工会是全省各级工会和各产业工会的领导机关。省总... 更多>
初秋的西宁,暖阳格外温柔,漫过西宁市城中区南滩街道建新社区的楼宇和巷道间。
8月29日,临近正午,年过六旬的藏族阿妈才仁卓玛提着布袋子,脚步轻快地往社区爱老幸福食堂走。刚踏进食堂,蒸腾的热气裹着“青海三烧”的香气扑面而来,一旁的汉族居民周阿姨笑着递过一双筷子:“卓玛姐,今天的主食是你爱吃的花卷。”
这样的温情画面,在建新社区已是寻常光景。时隔一年再访,社区党委书记马兰的脚步依旧匆匆,只是她随身揣着的记事本上,多了不少“新牵挂”:流动住户的停车问题、藏族租户达忠的工作近况、回族居民王秀兰的生活需求……
这些细碎的“新变化”,正一针一线地织就社区各族居民“一家亲”的幸福图景。
去年采访时,才仁卓玛还在为吃饭犯愁。这位从玉树搬到建新社区多年的藏族老人,虽在小区买了房,却因户籍问题无法享受爱老幸福食堂的就餐补贴。“那会儿看着邻居每天去食堂吃饭,我们老两口只能在家随便对付吃点。”回忆过去,才仁卓玛的语气里满是无奈。
马兰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去年底,她多次往返民政部门沟通,反复说明社区非户籍老年居民的实际需求。
今年5月,好消息终于传来:只要居住在社区,无论户籍是否在辖区,老年居民都能享受同等的幸福食堂就餐待遇。
现在,才仁卓玛和另外几位藏族阿妈成了爱老幸福食堂的常客,10元钱就能吃到两荤一素一汤,她说:“现在不仅吃得好,还能和各民族姐妹一起聊天,心里更暖了。”
在社区办公楼的走廊里,藏语版的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册格外显眼。“这是今年邀请青海警官职业学院藏汉双语班老师和学生合作翻译的,就是为了让辖区的藏族居民把政策看明白、弄清楚。”马兰指着宣传册上的文字介绍,社区里不少藏族居民,前几年宣传全靠志愿者口头翻译,但对于社区的工作人员来说,宣传就业政策时总感觉“差了点意思”。
如今,这些藏语宣传册成了社区双语宣讲队的“宝贝”,每次入户宣传,工作人员都会带上几本,马兰笑道:“虽然我们不会说藏语,但有了这个,政策就能真正走进藏族居民心里。”
走进南山路13号院,平整的停车场上停着十几辆汽车,几位居民正围着网格员卓玛聊得热闹。很难想象,这里几个月前还是一片长满杂草的荒地,围墙斑驳,孩子们玩耍时总怕发生危险。“以前这儿不仅乱,小区车位还少,晚上加班回来晚了只能绕一圈停外面。”小区居民刘伟说起过去,无奈地摇了摇头。
今年5月,马兰牵头开了一场居民代表大会,把物业、居民代表都请了过来,一起商量怎么用区里下拨的危墙改造资金解决问题。经过反复讨论,大家最终决定:先把危墙拆了重新砌,再把荒地平整成停车场。“现在加班再晚回来,也不用为停车犯愁。”刘伟笑着说。
让居民觉得更安心的是,今年西宁市社区事务管理服务平台在“未诉先办”系统里补充了“民生服务管家”模块,将三大运营商以及水、电、气、暖等单位都纳入进来,居民遇到相关问题,社区能第一时间对接专业人员解决。
7月,南山路13号院有段电信电线掉落在地上,盘绕的线缆不仅影响通行,还存在安全隐患。物业发现后立刻上报给网格员杨丽,通过“民生服务管家”系统,不到半天,电信公司的工作人员就赶来,把歪斜的木桩扶正,还将散落的电线重新捆绑固定。“以前遇到这种事,都不知道该找谁,现在问题解决得又快又好!”网格员杨丽看着规整的电线,忍不住称赞。
如今的建新社区,各族居民的“小事”都成了马兰的“大事”。邀请南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开展健康讲座,联合共建单位开展反诈宣传,协调青海省康复医院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义诊服务……
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墙上,新贴的活动照片里,各族党员和孩子一起看电影,各族居民一起参加普法讲座,笑容格外灿烂。
2024年,马兰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这份荣誉背后,是她始终把各族居民的需求放在心头的坚守。谈及这份沉甸甸的认可,马兰的话语朴实却充满力量:“只要各族居民能在这儿住得舒心、过得幸福,我再忙也值得。”
午后阳光更暖了,社区“连心亭”里又热闹起来,各族居民围坐在一起,唱着红歌,唠着家常。这一年,社区里的变化或许不大,但每一件“小事”里都藏着“一家亲”的温暖,都在悄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来源:青海日报)
©CopyRight 青海省总工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17001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