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总工会简介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一、省总工会主要职能青海省总工会是全省各级工会和各产业工会的领导机关。省总... 更多>
“县级工会加强年”专项工作启动以来,海东市各级工会认真履行职责,采取务实举措,有序推动“县级工会加强年”专项工作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海东市总工会聚焦“五强”目标,成立工作专班,细化工作方案,健全完善市总工会“1+X”联系基层服务职工长效机制,实现对口联系全覆盖,精准结对指导县区工会,先后制定印发《关于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深入推进“兜底建”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开展“共商共创、和谐同行”集体协商集中要约行动方案》等等,从政治引领、组织功能、服务阵地、制度机制、作用发挥方面持续发力,推动人财物三下沉,助力专项工作走深走实。
乐都区总工会坚持“大宣传”工作理念,创建《河湟读书会》,通过干部职工带头讲、劳模工匠示范讲、专家学者重点讲、一线职工交流讲等形式,广泛开展接地气、入人心、广覆盖的宣传宣讲活动,全面准确宣传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举办“乡村振兴”电商创新创业大赛,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为288名快递、外卖等工会会员购买意外伤害、身故、骨折津贴等保险,建立快递员、外卖员等困难职工数据库,每年开展走访慰问等关心关爱活动,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创造出有特色、可推广、可复制的乐都模式。
平安区总工会爱心驿站遍城区,服务群众显担当,先后建立7家“爱心早餐”、21家“爱心驿站—户外劳动者站点”、1家户外劳动者洗衣房,通过设立统一标识,配备软硬件设施,切实解决环卫工人、园林绿化工、快递外卖员、交警等户外劳动者饮水难、休息难、如厕难、遮风避雨难等现实问题,进一步提升了户外劳动者的获得感、归属感和幸福感,营造出关爱劳动者、尊重劳动者的浓厚氛围,充分体现出工会组织有温暖、有情怀、有爱心的责任担当。
民和县总工会以职工多元化、品质化需求为导向,针对群团组织阵地分散、活动发声弱、影响力不足问题,通过部门联动、多元合作,整合工会内外资源,变“独唱”为“合唱”,分行业、分群体、分区域,统筹打造了富有民和特色的服务职工阵地,新建职工之家8家(其中乡镇4家、机关2家、学校1家、企业1家),搭建起职工享受便利服务和丰富活动的共享平台,不断提升了工会服务基层、服务职工的能力和水平。
互助县总工会坚持面向基层,依托“互助家政”品牌,通过协办青海省家政服务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做实做细赛前赛中赛后的各项服务工作,扩大工会组织影响力、号召力,吸纳全县65家家政公司建立工会组织,发展工会会员400余名,在家政集团总部建立职工之家、职工书屋、女职工温馨小屋、心理咨询室,有效提升工会工作的亮度,同时探索构建普惠性服务职工体系,提升工会服务职工的能力和质量,精准化办理工会会员旅游年卡,无限次畅游互助县域内所有景点,让工会工作有特色、出亮点、立品牌,全面开创工会工作的新局面。
化隆县总工会紧扣“拉面经济”高质量展,按照“源头入会、联合互助、双向维权”的原则,在乡镇劳务输出相对集中的村一级,建立了农民工工会组织318个,发展农民工会员32164人,协调地方品牌、驻外办等相关机构,利用农民工各种培训机会,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律知识、消防安全知识、进城务工常识、权益维护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培训,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先后在广东、江苏等地区面向拉面产业工人开展党的政策方针宣讲会16次,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
循化县总工会持续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强化非公企业开展调查摸底,对25人以上企业工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建立未建会企业跟踪管理台账,摸清“八大群体”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基本情况,对符合工作对象条件标准的及时纳入工会组织,先后在青海阿拉兄旅游文化有限公司、青海粒粒康生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青海撒鲁尔民俗文化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成立工会组织,发展会员195人,同时督促指导18家基层工会依法完成换届选举,25家企事业单位及时办理工会法人资格证书、设立工会独立账户。(海东市总工会)
©CopyRight 青海省总工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17001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