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总工会简介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一、省总工会主要职能青海省总工会是全省各级工会和各产业工会的领导机关。省总... 更多>
高跷表演。李娜 魏雅琪 摄
高台表演。王晶 摄
社火巡演。贾泓 摄
寸跷表演。贾泓 摄
掌花灯。祁国彪 摄
舞狮表演。李娜 魏雅琪 摄
2月9日2时左右,在略微昏黄的灯光下,湟中区2025年社火调演活动的演员们已经到达鲁沙尔镇的指定地点,依次排队,开始化妆、换装……负责化妆的工作人员依据演员角色熟练地用手指涂抹颜料给脸颊打底,画笔飞快舞动勾勒图案,当脸谱勾画完毕,演员角色随即生动直观。
临近10时,鞭炮齐鸣,鼓乐同奏,调演活动正式开始。舞龙、舞狮、旱船、太平鼓……精彩轮番上演,而最受瞩目的还是鲁沙尔高跷。
或是摆手扭动,或是变换队形,高跷队出场,现场一片沸腾。《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杨家将》中的经典人物、戏曲人物等在高跷队员的精彩演绎下栩栩如生,除此之外,还有两位队员身着2024年河南春晚《龙舞》节目的服饰,其中一位就是今年16岁的李生煜。李生煜说:“今年很早就报了名,分配角色服装时,得知能穿上这套衣服时,感觉很荣幸。”
每年正月十二、十四、十五、十六,人们相聚在鲁沙尔镇街头一览社火这古老风俗的魅力,赞叹高跷表演的神韵。“去年得益于《龙舞》的演绎,我们鲁沙尔高跷火爆出圈。时隔一年,我们作了充分准备,让大家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当惊艳四座的《龙舞》服饰再次出现,掀起了调演活动的高潮,而火爆全网的“三小只”穆桂英、溜达猴、猪八戒,也同样是湟中社火表演中的“顶流”。
看着优哉游哉地在街道上漫步、不时和周围群众互动的孩子们,穆桂英扮演者李沐曦的妈妈带着满满的骄傲说:“很高兴看到孩子的变化,她不仅更加勇敢大方,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民俗有了新的了解。”
10时30分,西宁的城区也热闹起来,城东区、城中区的社火巡游同时开始。
在2025年西宁市城东区优秀社火集中巡游展演现场,19架来自湟中区的千户营高台与城东区的龙门一同,在建国路西宁大厦十字路口“环绕”起一个“舞美”艳丽的大舞台,各社火队伍从大众街德令哈路十字路口、大众街共和路十字路口两个方向朝着“舞台”巡演。
最欢乐的节目,要数韵家口小学带来的寸跷表演。一群9到12岁身着粉色服饰的孩子们,带着最天真灿烂的笑容走向舞台,手中的蝴蝶道具随着步子上下翻飞,活灵活现。市民李秀清开心地说:“孩子们的演出最精彩,让人感受到了非常浓厚的节日氛围,很欢乐。”
如果要找出一个最能代表东区特色的节目,“民族团结·同心践行”板块的节目——《民族之花》当之无愧。伴随着欢乐的乐曲,由城东区两镇七办92人组成的方阵,身着藏族、回族、蒙古族、撒拉族等传统服饰,不断变换着队形,以服饰秀、舞蹈等多元形式,展示了各民族休戚与共的精神风貌,诠释了各族群众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气神。
而最具期待的节目,一定是《傅家寨村优秀社火展演》。已经15年未进行社火表演的傅家寨村社火队,在万众期待中惊艳亮相。大花轿、威风锣鼓、旱船、小调……不仅赢得现场阵阵掌声,更燃起了大家对城东社火的期待。
在城中区2025年“金蛇献瑞 豹游中区”社火展演城南会展中心巡游活动中,舞龙、舞狮、扇子舞等传统表演轮番登场。演员们身着鲜艳的服饰,伴随着锣鼓声和欢快的音乐,以饱满的热情展现出精湛的技艺。
“妈妈你看,是高跷队!”人群中,小朋友兴奋地指着不远处喊道。踏着鼓点,身着色彩鲜艳的戏曲服饰,手持道具的高跷队员惊艳登场,他们步伐稳健如履平地,一招一式饱含戏剧张力,令人目不暇接,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
“好看!”“新年快乐!”现场观众被深深吸引,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他们或是拿出手机记录精彩时刻,或是跟着节奏鼓掌叫好,孩子们在人群中嬉笑奔跑,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
10时40分,湟源县“河湟春曲·幸福湟源”原生态河湟民俗文化大巡展在震天的威风锣鼓声中开场。
湟源县各乡镇社火代表队带着各自的特色节目纷纷登场。热闹的锅庄、出炎官、抬花轿等特色节目,展现了河湟地区独特魅力,为活动注入了丰富多元的地域文化元素;“贾大爷”高跷以灵活自如、诙谐幽默的表现形式,引得观众一阵叫好;滚灯队伍一出场便让人眼前一亮,滚灯时而升起,时而俯地,那整齐划一的动作,让人大开眼界;太平鼓鼓手们以饱满的热情、刚劲有力的敲击,传递出太平盛世的祥和与安宁……
11时30分,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宝林路红河路路口锣鼓喧天、人潮涌动,一派热闹喜庆的景象,大通县2025年“社火闹新春 欢喜过大年”春节社火进城巡演在激昂的鼓点声中拉开帷幕。
舞龙舞狮队率先登场,黄色、绿色、蓝色等“巨龙”在空中上下翻飞,蜿蜒翻腾;舞狮队员身姿轻盈有力,时而凌空飞跃,时而摇头摆尾。演员们身手矫健,配合默契,将龙和狮的威武霸气、灵动活泼展现得淋漓尽致。
“快看,高抬来啦!”《三请樊梨花》《魁星点斗》《麻姑献寿》等10组景阳镇金冲村高抬一上场,就引得众人欢呼。只见身着戏服、面勾脸谱的孩童被固定在特制铁架上,配以山石、花木、亭台、器物、鸟兽等元素,在有限的空间中,营造出令人无限遐想的艺术效果,远远看去就像一场华美的杂技表演。
这一天,湟中区鲁沙尔社火队、鲁沙尔镇老幼堡社火队、田家寨镇田家寨社火队、拦隆口镇南门一村社火队4支队伍,1200余名演员踏着鼓点,按照指定路线一路向前;城东区1631名演职人员用38个节目为市民游客献上民俗大餐,现场4.3万群众驻足观看;来自城中区优秀社火团队的1500余人同场献艺,带广大市民游客沉浸式感受别样中国年;湟源县5个乡镇660余人组成的9支社火展演队伍依次入场,舞出城乡新面貌和群众新生活;大通县10支优秀社火队以逗趣幽默的表演形式再现传统民俗文化,也舞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愿景。
14时左右,鲁沙尔高跷演员李生煜缓缓取下2.8米长的跷子,放松下来,与一旁等候多时的同学说着自己的感受:“感觉很不错,心情很美好!”此时,各区县社火表演基本结束,城市和城镇里被作为社火“大舞台”的广场、街道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秩序,但关于社火的讨论并未停止——
“这就是我们青海红红火火的年味!”“活动不仅让我们成年人回忆童年看社火的经历,还让孩子们了解了民俗文化。”“感受到了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和青海本地的民俗文化的融合。”“我们传统文化和现代潮流元素结合表现得非常好,很具有创新性。”“节目非常精彩,今天真是不虚此行。”“作为一名青海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我感到很骄傲。”……无论是城镇的大街小巷还是在网络上,都充满了关于社火的讨论,还有对传统社火的满满期待……
©CopyRight 青海省总工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17001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