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总工会简介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一、省总工会主要职能青海省总工会是全省各级工会和各产业工会的领导机关。省总... 更多>
三江源头,高原腹地,在全国首个清洁能源和绿色算力调度中心,跳动着数字时代的绿色脉搏,每一度绿电从生产到应用的全过程都能被清晰追溯,而这一轨迹,指向算力的未来,指向青海的明天。
发展绿色算力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重大要求的具体行动,作为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方向,走出了一条符合青海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时代云涌,“高冷”青海为何迎来“高光”时刻
当DeepSeek-R1的出现,推动AI加速“出圈”“扩圈”,人工智能时代的潮头,近在眼前。
对于青海来说,这是挑战,但更多是机遇。而这一机遇,正与青海寻求自身特色发展之道相契合。
在效率提升与需求扩张之间,算力领域的“杰文斯悖论”正在成为行业共识,大数据爆发式增长,算力急速增长,也就意味着能耗大增。据相关部门预计,2025年全国数据中心耗电量将占全社会耗电量的5%以上,其中IT设备能耗占比达63.7%,为数据中心最大,其次就是制冷系统能耗,占比可达27.9%,同时带来碳排放的不断攀升。
如今,全球数据中心的耗电量已从十年前的100亿瓦(GW)增加到1000亿瓦水平,当全球都在探讨“绿色AI”的可行性时,“高冷”青海迎来“高光”时刻——
不仅自然禀赋得天独厚,还是全国范围内举足轻重的清洁能源基地,青海,无疑是发展绿色算力的“天然良港”,优势明显。
在青海,8kW、12kW的机柜,完全可以在自然通风的情况下正常工作,机房PUE值可以达到1.13以下,这在全国很多地方是难以想象的。在清洁能源方面,青海在全国率先实现新能源装机和发电量占比“双主体”。
今年全国两会闭幕后,省委书记吴晓军、省长罗东川在北京与小米集团创始人、金山软件董事长雷军座谈时指出,青海“能源极足、电价极低、绿电极优、气候极好、能耗极少、回报极高”的绿色算力发展优势正不断彰显。
抢抓国家“东数西算”“东数西储”“东数西训”重大战略机遇,青海于去年开始全面部署绿色算力产业强劲起势。
在未来,谁掌握了充足、廉价、绿色的电力资源,谁就将在人工智能时代的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2024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行动计划》,要求到2025年底,PUE降至1.5以下。在算力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数据中心节能降碳已迫在眉睫。
步入2025年,全国两会提出优化全国算力资源布局。青海在发展绿色算力的新赛道上奋勇前行,青海的绿算价值愈加凸显。
绿算起势,青海如何让优势转化为胜势
随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提出,青海正在积极打造现代化绿色算力产业体系,与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同频共振。
看好与质疑中,青海深知,资源优势并非天生等同于发展优势。如何转化?如何让新树开出新花?
让我们翻看一年来青海绿色算力发展的“记事本”——
去年1月,青海发布《绿色算力基础设施等级评定规范》等5项绿色算力地方标准,在全国第一个制定绿色算力地方标准。紧接着先后出台《青海省绿色算力基地建设方案》《青海省促进绿色算力产业发展若干措施》《青海省集聚绿色算力人才的十条措施》等一揽子政策措施,初步构建集方案、措施、标准于一体的政策体系。
去年上半年,从3月29日青海绿色算力产业发展推介会,到4月29日、5月17日分别在深圳、南京召开的青海省绿色算力招商引资座谈会,青海党政“一把手”多次走出去为青海宣传推介,成为青海发展绿算的“代言人”。
好消息纷至沓来,落户青海的互联网头部企业从无到有,阿里、百度、京东、金山、360、科大讯飞等纷纷与青海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青海建成中国首个清洁能源和绿色算力调度中心,运行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青海大学分中心,启动全球首个“自发自储自用自保”绿色微电网万卡算力中心示范项目。就在前不久,“中国联通·阿里云万卡绿色算力”项目正式落地。
今年全省两会提到,青海绿色算电协同在全国先行先试。电力和算力双剑合璧、互为支撑,打造集“源网荷储”和绿色算力为一体的绿色算电协同发展集聚区,将解决困扰青海已久的绿电消纳问题。3月26日,青海正式投运我国首张高原绿色算力网,率先构建直达“东数西算”八大枢纽的算力通道,传输带宽较传统干线提升4倍,网络单比特能耗降低65%,每千瓦时电实现减碳800克,数据传输稳定性和能效比均达行业领先水平。
从高位引领破冰突围之路,到夯基垒台重构禀赋,一步一步推动绿算起势,青海绝非亦步亦趋,而是找准坐标弯道超车。这是一个经济小省力求抓住历史机遇的奋力突破,也是一个生态大省向“新”向“高”矢志不渝的态度和行动。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从趋势到优势到起势,历经一年的努力与探索,我们的绿算发展基础越来越强,底气也越来越强,青海已经崭露头角,成为全国算力热点。
“1+2+N”的整体布局基本形成,截至2024年底,全省已建在建标准机架规模达9.3万架,是年初的2倍多,算力规模达到8400P,比年初净增8000P。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综合算力指数报告(2024)》,青海算力分指数位列全国第九,算力环境分指数位列全国第四。
在2025年大抓招商引资态势下,青海新增算力规模计划达到10000P。进而我们将探索的,是高原大地上绿色算力的发展韧性,进一步让优势转化为胜势。
赋能发展,执笔绿算如何描绘青海“数字未来”
美丽的察尔汗盐湖上,远程操控的“5G采盐船”游弋其中,描绘着“数字盐湖”的生动画面。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正在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绿算,不仅是算力未来将去向何方的答案,同样是青海经济转型中的一个重要答案。
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生产力,算力正在向千行百业加速渗透,成为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坐拥绿算资源,拥有的是宝贵的低耗能算力支持,青海加紧算力与当地需求场景匹配,延伸算力供需产业链条。
就在今年2月,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国内数字化算力头部企业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H3C)签约重点项目,在高原腹地打造“图灵小镇”,助力青海制造、服务、文旅、医疗、教育等重点行业数字化升级,加速产业场景融合与新业态培育。
随后的3月,青海绿算云产品发布,省内外媒体争相报道。这是全国首个基于云计算调度的全国产化大规模绿色算力服务产品,面向全国客户提供多型号DeepSeek私有化部署及云部署的绿色算力服务,覆盖政务、工业、文旅、教育、智能制造等多领域。
从算力、模型到应用,从智算、超算到中试场,从数据标注、呼叫客服到存储灾备,业态持续向多元拓展,新兴领域不断诞生在高原大地上。
聚算、聚产、聚业,就会聚人。这些优质新兴产业不仅产业带动能力强,而且吸纳就业力度大。
青海蓝算数据标注基地于1月23日正式投入使用,负责人李刚接受采访时表示:“项目将迎来人才需求的井喷。”
像自动驾驶、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这些前沿领域,需要在浩如烟海的数据中精准标注目标,需要大量的数据标注员。未来三年,标注基地就业规模将从几千人逐步拓展至万人级,为此,标注基地创办了青海蓝算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以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目前,省内各高校纷纷增设绿色算力相关专业,可喜的是,青海大学超算团队连续4届蝉联ASC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总决赛一等奖,为青海争得2025年度赛事举办权。
不仅对青海的人才集聚具有显著效应,对基础设施现代化也是如此。西宁已建成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成为全国首批“千兆城市”,西北四省区至青海的网络时延整体降低50%,部署西北地区首个根镜像服务器,解析时延降至1毫秒,投运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和超大出口带宽(超过13TBps),网络基础的夯实进一步提升了区域竞争力。
碳汇交易、绿色金融也随之越来越完善,绿算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技术赋能。
可以说,青海发展绿算是成就大发展的一步“好棋”。
从青海自身来看,绿算不仅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也将推动区域发展模式的系统性变革。
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看,绿算既着眼国家所需,又着力青海所能,既是秉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统筹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又是“以一域服务全局”,与东部产业形成有效互补的重要路径,找到了自身发展支撑点,同时汇聚并乘势发展的强大合力。
用零碳算力回答时代命题,为数字中国浇筑绿色基座,绿算让青海的新质动能在增强,江源绿电同样点亮了算力未来。
©CopyRight 青海省总工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17001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