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总工会简介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一、省总工会主要职能青海省总工会是全省各级工会和各产业工会的领导机关。省总... 更多>
4月20日,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来到,让高原春意更加浓厚,西宁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宁特钢)主干道旁的柳树随风摇摆着抽芽的新枝,饱含生机。
这棵已在此生长了近一个甲子的柳树,见证了西宁特钢的发展历程,有辉煌,有负重,更有新生……
“3、2、1,点火!”17天前,4月3日11时28分,在西宁特钢65MW亚临界发电项目集中控制室,伴随一声指令,只见电子屏幕上跃动的火焰瞬间点燃了发电机组的核心锅炉。
历经400多个昼夜的建设征程,当65MW亚临界节能降碳绿色环保综合再利用(余热余能)发电项目锅炉一次点火成功,在场的西宁特钢工作人员难掩激动,纷纷鼓掌。
“绿色发展是钢铁行业破浪前行的航标。这个项目是资源综合利用类发电工程项目,具有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提高供电质量、增加电力供应等综合效益。”西宁特钢副总经理张伟说,项目建成投产,将把富余高炉煤气“变废为宝”,实现全部高效利用,每年可输出约4.32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39.8万吨。
作为全省亚临界锅炉及发电技术的首个成功应用案例,项目从开建到点火备受关注。近20天的运行中,项目带来的“绿意”犹如柳树上的嫩芽,正在蓬勃生长。
事实上,对于历经司法重整的西宁特钢而言,这不仅仅是一个绿色环保项目,更是企业浴火重生的缩影。
2023年,西宁特钢这家西部地区最大、西北地区唯一的百万吨资源型特殊钢生产基地还在“生死线”上挣扎。资产负债率高、经营成本居高不下等原因,叠加整个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需求萎靡等多重困境,让这座走过半个多世纪的老钢厂被迫停下了三分之二的产线,退市风险将至,发展举步维艰。
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研判形势,力挽狂澜,强化顶层设计,做好系统谋划,研究改革方向,并作出了必须做好西宁特钢的司法重整工作的重要决策。
同年12月26日,北京建龙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完成对西宁特钢的司法重整,自此开启西宁特钢的一场深刻变革。
“自司法重整以来,西宁特钢快速导入建龙集团管理体系,并依托建龙集团在供应链、财企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扎实推进以全工序降本增效为抓手的生产经营管控,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张伟一边说一边列举出了一组数据。
2024年全年钢产量同比增幅约89%,钢材产量同比增幅约94%,实现能源创效累计为7927.76万元,人均劳效较2023年增加188吨……
西宁特钢向低碳工艺要成绩,更向绿色环保要发展。聚焦钢铁主业,通过稳产增产、优化产品结构,进一步夯实企业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与此同时,稳步推进球团、电渣钢生产线和模铸生产线复产,系统谋划环保超低排放改造工作,从而为打造有竞争力的优特钢生产基地打下良好基础。
在西宁特钢的绿色发展转型之路上,青海当地对于非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支持更是有力的“催化剂”。
张伟以65MW亚临界发电项目为例介绍,得益于“一网通办”,项目立项备案时间大幅缩短,省市各部门协同发力,各项利好政策加持,项目获得1.6亿元再贷款支持、中央及省级设备更新专项资金支持……
“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任何时候都离不开属地政府的大力支持。青海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强化要素保障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企业改革发展起到‘压舱石’和保驾护航的作用。我们愿与青海省共同努力,吸引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投资青海,共同为实现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而努力。”张伟言语坚定。
围绕钢铁主工序,持续开展降本增效和节能减排;以精细化配料为重点,持续推进工艺技术的优化;以全链条数智化升级为核心抓手,深度融入区域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构建西宁特钢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体系……
走出寒冬的西宁特钢,正希冀着一个又一个鲜花盛开、绿柳摇曳的春天!
记者手记:老钢厂的“绿意”,需要每个人奋斗
当西宁特钢举步维艰之际,青海以坚定决心与实干举措帮助其“脱困”,当北京建龙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完成对西宁特钢的司法重整,西宁特钢“涅槃重生”。
汽笛长鸣,满载钢坯的火车驶来;钢花飞溅,全面启动的生产线活力涌动;午间时刻,产业工人带着笑容走进“小镇食堂”……
如今,在西宁特钢,我们看到了这座老钢厂的新气象,看到了只争朝夕、再创辉煌的精神面貌。
在采访中,关于“今年怎么做”,张伟特别提到,在降本增效方面,在承接建龙集团推动重点专案的同时,西宁特钢将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谋划16个课题、100个支撑专案,预计创效51889万元。
诚然,于西宁特钢而言,“践行创新创效理念 助力绿色低碳发展”不仅仅局限于顶层设计,而是最终落到生产一线。
“那我们就改!”每每面对生产一线遇到的各类实际问题,已在西宁特钢工作了33年的于增春总是说干就干,带领技术工人聚力攻关降本增效,做出了不少创效案例。而在西宁特钢的生产一线,还有许多个这样的能工巧匠,他们立足本职创造着无限价值。
毋庸置疑,一座老钢厂,承载着众多家庭的希望。在不断向着更绿色、更智能的方向前进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西宁特钢给每一位产线工人施展自身才华的机会,让4000余名职工共同参与,为老钢厂增添更多“绿意”。
(来源:青海日报)
©CopyRight 青海省总工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17001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