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总工会简介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一、省总工会主要职能青海省总工会是全省各级工会和各产业工会的领导机关。省总... 更多>
“有人欠我钱,能不能帮我把钱要回来。”7月8日一大早,村民张某来到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群科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希望工作人员能帮他调解。
“你这种情况,仅凭微信对话作为证据还是比较薄弱,最好还是要有规范格式的借条。”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群科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化隆回族自治县群科司法所所长、副镇长张晓东安抚村民的情绪,并告诉他该如何通过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扎根基层20年,张晓东见过太多村民因为缺乏法律意识,与他人产生纠纷,让自己陷入困境。为帮助村民化解纠纷,张晓东积极推动“枫桥经验”本地化,通过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在青藏高原上刻下“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注脚。
群科镇辖区当事人马某夫妇长期在重庆经营拉面馆,因琐事分居引发子女抚养、房产分割及债务纠纷。“马某的弟弟是社区矫正对象,我们平时会对他进行一些普法教育。他得知哥哥的情况后,主动劝马某来找我们调解。这也证明了‘司法所—村委会—网格’三级监护体系,对刑释及社区矫正对象家庭成员实施了有效的动态稳控。”张晓东说。
针对拉面从业者跨省流动的特性,张晓东积极指导各司法所联动拉面巡回法庭,创新构建“云端调解+线下稳控”跨省解纷机制,帮助化解这起跨省婚姻纠纷。通过“拉面法庭千里单屏”实现“零跑腿”解纷,为拉面流动人口产业矛盾化解提供“枫桥经验”数字化范例,让外出拉面人“异乡有‘娘家’,纠纷有人管”。
在了解马某夫妇的情况后,张晓东和同事依托云端平台连线双方,了解矛盾焦点及诉求,开展心理疏导;同时以未成年人权益最大化为核心,促成抚养协议并明确房产居住权分配。调解过程中,同步推进债务隔离方案制定、财产权属核查、儿童权益专业评估及《民法典》专项普法,经多次调解最终实现“刑释人员零失控、子女成长零影响、拉面经营零中断”的“三零”工作目标。
“对我们来说,‘枫桥经验’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帮老百姓算清每一笔账的耐心,是用方言开展云端调解的贴心,最终就是要让大家觉得司法所靠谱的实在感。”张晓东直言,化隆县作为拉面人的大后方,他们有责任做好调解工作,稳定拉面产业的大后方。
张晓东带领同事一起提炼纠纷调解工作的标准化流程:一是“线上摸排”,利用大数据和网格排查提前发现矛盾隐患;二是“属地联动”,搭建“属地司法所+‘拉面巡回法庭’+驻外办事处+外地调委会”协同网络,打破地域壁垒;三是“多元共调”,融合线上平台、巡回法庭、法律援助,提供“调解+援助+执行”一站式服务;四是“闭环回访”,跟踪协议履行,调解员全程陪同并持续疏导情绪,杜绝矛盾反弹。
今年以来,调处跨域各类矛盾纠纷268起,98%达成和解,挽回损失超500万元,实现“拉面店开到哪,调解跟到哪”。在一起拉面店食材纠纷中,调解员搭台、律师审合同、乡贤化人情、商会调供应链、办事处通政策,72小时恢复经营,次月营业额增长30%,实现“专业资源下沉到纠纷一线”。
耕地是农村家庭的重要经济来源,对农户全年生产生活意义重大,一旦受损会给农户造成重大经济损失。2023年,群科镇文卜具村马某某等20户的100多亩(约6.67公顷)耕地,因建材厂沙场蓄水池暂存场缺口被水淹,部分村民向群科镇政府反映情况,要求赔偿经济损失。
张晓东和同事通过“跨域联调四步法”,线上摸排确认损失、联动多地力量协商、一站式推进调解与司法确认,通过“矿泉水瓶标记水位+分户算细账+化整为零法”积极促成赔偿,最终让20户村民获赔98.2万元,避免了群体性事件发生。
据了解,张晓东在司法所工作的8年里,走遍辖区33个村(社区),调处纠纷893起,98%以上达成和解,无“民转刑”案件;接待法律咨询900余人次,代写文书600余份,解矫111人、安置帮教93人,群众送来30余面锦旗。他常说:“调解不是‘和稀泥’,是把老百姓的日子揉成热汤面,暖身更暖心。”
将“枫桥经验”化作拉面馆的热汤、田埂的细账、云端的方言,让法律成为托住万家生计的“隐形底气”。张晓东用方言传递法治温度,用脚步丈量民生厚度,让“小事有人管、难事有人解”的热乎劲儿,在高原大地的拉面人家园和全国370个大中城市绵延成光。
(来源:青海日报)
©CopyRight 青海省总工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170014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