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总工会简介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一、省总工会主要职能青海省总工会是全省各级工会和各产业工会的领导机关。省总... 更多>
囊谦县一民中的学生们在做课间操。(囊谦县扶贫局供图)
四通八达的公路路网、青瓦白墙的崭新住房、户户通畅的水电通信、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资源充沛设施完备的健康保障……“十三五”以来,我省始终把补短板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下大气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贫困地区基础条件不断完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贫困地区群众尽享脱贫攻坚带来的丰硕成果,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保住房 安居乐业暖人心
岭格社区坐落在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城的西南角。2017年11月开始,当地九乡一镇300户易地搬迁的贫困户陆续搬到这里,上千名牧民告别了简陋的帐篷,住上了宽敞明亮的二层小楼。洛角就是其中一员。
洛角是安置到岭格社区的首批居民之一,他分到了一套79.5平方米的藏式风格二层楼房。配套的围墙、大门、煤房、水电暖厕等设施让一直在草原上生活的洛角高兴不已。
“搬到这里以后看病、小孩上学都特别方便。自己也在县城找到一份稳定工作,日子比以前好了很多。”洛角说。
在实施易地搬迁之前,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新庄镇李家山村位于海拔3000多米的沟壑里,出行不便,种地不易。李家山村村委会主任马启林说:“那会儿村民们的生活实在太辛苦了,种地都要走好几里的山路,而且庄稼浇水都成问题,多半只能靠天吃饭。”
搬迁后,李家山村搬到了国道227线沿线,交通方便了不少,村民们大多选择外出务工。
易地搬迁,改善的是群众的居住环境,温暖的是百姓的心窝,改变的是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全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和“标志性工程”,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总目标,严标准、重质量、抢进度、抓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决定性成效。
“十三五”以来,我省已完成4.8万户18万农牧民易地扶贫搬迁和20万户农牧民危房改造任务,加上游牧民定居工程、奖励性住房以及灾后重建,全省农牧民有安全住房实现全覆盖,14.54万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都已实现现行标准下“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标。
解“四难” 清除制约增后劲
要想打赢脱贫攻坚战,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为此,我省扎实开展“十个行业”扶贫行动,集中精力解决交通、电力、网络通信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贫困地区打基础、增后劲。
2016年,西宁市湟中区拦隆口镇卡阳村建成了7.8公里的乡村旅游公路,使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贫困山村,一跃成为年接待30多万游客,门票收入达到500多万元的旅游村。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十三五”以来,我省累计投资136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3.04万公里,2019年底实现具备条件的行政村100%通硬化路、通客车。
要想让贫困群众全身心奔走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就必须优先解决道路、饮水、电力、通信等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后顾之忧。
“十三五”以来,我省累计落实30.7亿元用于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全省260.6万农牧民群众(包括30.14万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水平得到巩固提升,实现绝对贫困人口饮水安全“清零”目标,农牧区所有贫困群众全部喝上“安全水”。
同时,我省累计投入190.5亿元,推进贫困地区电网升级改造,实现110千伏电网在青海县域全覆盖,乡镇大电网覆盖率达到97%,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8%,电压合格率达到99.5%。同时,解决了12个离网光伏供电乡用电问题。
“十三五”以来,我省已完成5批次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总投资33亿元。完成3174个行政村的光纤宽带建设,在偏远区域新增2511个4G基站。2015年我省行政村光纤宽带覆盖率仅11.7%,2019年底行政村(村委会)已全部实现光纤网络通达、4G无线网络覆盖。通过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建设,不仅解决了全省包括162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通光纤问题,支撑和服务了全省脱贫攻坚工作,而且有效提升了全省通信网络覆盖率,提高了通信服务质量和能力。光纤宽带IPTV可接收130多套电视节目,电子商务、智慧旅游、治安防控、交通出行、城市管理、社会治理等得以推广,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得以实现,各类应用助力乡村脱贫致富。
强教育 后续发展储人才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斩断根植于贫困户身体里的穷根,让贫困户的脑子富起来,才能从根源上解决贫困问题,只有把贫困地区的孩子培养出来,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
果洛州久治县哇赛乡民族寄宿小学是距离久治县城最远、海拔最高、条件最艰苦的薄弱边远牧区学校。得益于近年来的教育扶贫,如今这所学校的总建筑面积已达到5700多平方米,多功能室、图书阅览室、音乐室、美术室、科技室、心理咨询室、计算机教室、班班通设备,学生宿舍楼、学生食堂、教师公寓、风雨(室内)操场、复合塑胶跑道等设施一应俱全。
“如果不是曹老师的帮助,我连学习文具都买不起。”家住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的吴胜启今年上二年级,是个朴实、认真、好学的孩子,可因为家庭贫困,生活、学习都成了家里的负担,几近辍学。“一对一”帮扶是海北州针对贫困学生进行在编职工定向帮扶的措施,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均对在校生进行生活和学习上的“一对一”帮扶,达到了定点、精准、有效的帮扶效果。“十三五”期间,我省全面落实各学段资助、助学贷款、异地办学等政策,每年约80万学生受益,农牧民子女因学致贫、因贫辍学的问题得到全面解决。扎实推进基础教育“改薄”工作和师资队伍力量建设,贫困地区教育条件明显改善。深入开展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累计劝返失辍学学生2.82万人,至2019年年底全省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9%。
重医疗 护卫健康惠民生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一直是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一道难题。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对贫困群众来说,一场大病就是一场灾难。解决好贫困人口的健康问题,就等于消除了脱贫路上最后的“拦路虎”。
“现在看病花钱比以前少多了!”身患慢性肾炎多年的杨宇栋家住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古鄯镇,从2014年开始,每周要在离家百公里外的省城一家三甲医院做三次血液透析。“长期住不起院,只能在外面租房住。”因为生病,杨宇栋家徒四壁,还欠了不少外债。
2016年,民和县人民医院建成了血液净化中心,县上和杨宇栋有相同情况的20多名患者从此可以在家门口做血液透析,每次还能节省一百多元。
“我被评定为村上的贫困户,自己只要掏10%左右的住院费,一年一两万元就够了。”杨宇栋的脸色虽然憔悴,但脸上比以前多了笑意。
“十三五”以来,我省全面完成农牧区1472所村级标准化卫生室新改建任务,所有贫困村卫生室都达标。实施健康扶贫“三个一批”行动,落实“六减十覆盖”政策,将大病救治病种扩大至35种,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道“保障线”,贫困人口住院自费比例控制在10%以内,大病救治率达到100%。我省是全国包虫病流行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2012年全省包虫病患病率为0.63%。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省上全面实施包虫病防治攻坚行动,完成流行区人群筛查500万人次,累计确诊包虫病患者1.4万余人,对所有需要药物治疗的患者免费给予药物治疗,2019年底全省包虫病患病率下降到0.29%。(郑思哲)
©CopyRight 青海省总工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青ICP备17001415号